作为唐初的重要将领,秦琼为唐代统一战争出生入死,屡立大功,可以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然而,近年来,关于秦琼最大的争议是他是否参与了玄武门的变化。网上很多人认为秦琼在李世民的玄武门变化中处于中立态度,没有参与。他还提供了一些看似真实的证据,但事实上,在我看来,秦琼一定参与了玄武门的变化。你为什么这么说?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3502[/img]
笔者先有两个史料证据: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武德九年后,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杀太宗。6月4日,太宗率孙无忌、尉迟敬德、方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
《旧唐书》列传18秦琼本传记载,6月4日,从朱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将军实封700户。
从以上两份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琼一定参与了玄武门的变化,否则史书不会写他的名字。然而,令大多数人困惑的是,虽然史书记录了秦琼的名字,但没有明确记录秦琼在玄武门的变化中做了什么,这让很多人认为秦琼实际上没有参与玄武门的变化,史书很可能是错误的记录。
事实上,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虽然玄武门的变化被称为“玄武门”,但李世民预先安排的战场并不局限于玄武门。从目前的史料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地方:
临湖殿:伏击主战场,李世民率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九人布置在此,袭杀李建成、李元吉。
玄武门:阻挡战场,张公瑾,常何等人在这里布置,抵御东宫、齐王府的部队。
芳林门:防御战场,高士廉等人在这里守候。
嘉酞门:防御战场,安元寿等人布置在这里。
秦王府:防御战场。
根据现有史料分析,秦琼不在临湖殿和玄武门,那么秦琼最有可能在剩下的地方守卫哪个呢?作者认为很有可能是秦王府!
[img]43503[/img]
虽然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兵变,但他不能把所有人都带到玄武门,尤其是他的家人需要留在家里保护他们。如果元吉的余党利用混乱突破秦王府,即使李世民赢得了兵变,他也会遭受重大损失。事实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下属都有这样的想法:“鼓噪欲攻秦王府”,只是没有实现。因此,秦王府无疑需要一个有效的工作来保护未来。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当时李世民已经带走了秦王府的大部分凶猛将领。在剩下的人中,秦琼无疑是最重要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秦琼在玄武门变革中的主要任务是守卫李世民的大本营秦王府。此外,据《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武德九年来,(长孙顺德)和秦叔宝在玄武门建成了余党。根据《旧唐书》李建成的传记,太宗大约有数百人来去难,建成等兵败散。
也就是说,秦琼参加了玄武门的激烈战斗。他的作用不仅仅是守卫秦王府,还有支持秦琼的任务。这几百骑很可能是秦琼带来的秦王府人马。
除了这些证据外,我们还可以从李世民玄武门变更后的爵位奖励诏书中得到答案:封长孙无忌等子县公诏,无忌、玄龄、如晦、敬德,各封一子县公;士廉、君集、士和、叔宝、知节,各封一子县公。
如果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的变化,为什么他的一个儿子能获得头衔奖励?上述奖励的人都是玄武门的英雄。秦琼怎么可能不是呢?这合理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板上钉钉地说,秦琼一定参与了玄武门的变化,而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既然秦琼参与了玄武门的变化,为什么李世民成为皇帝后没有被重用呢?连带兵出征的机会都没有。恐怕这主要是秦琼的个人原因造成的。秦琼在武德时期出征太频繁,在战场上也太勇敢了。他经常从万军中夺取敌人的首要任务,导致伤疤和疾病。
秦琼自己也承认:“我少军马,经历了200多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也数不胜数?”因此,贞观年间,秦琼一直在家养病,不能强行带病出征。否则,唐太宗不会需要秦琼吗?贞观十二年,一代猛将秦琼去世,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荣誉,并在贞观十七年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英雄。
作为唐初的重要将领,秦琼为何说他一定参加了玄武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