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皇帝和2000多块石头的高级官员处于政治结构的顶端,一直是历史学家关注的关键群体。《史记》、《汉书》中记载的大部分内容都属于这一群体,使我们对汉代中上层的政治运作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么,汉代的基层官员都在做什么呢?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43125[/img]
一、尹湾汉墓
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发现为我们了解这一群体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和空白。尹湾汉墓出土的一位名叫石饶的县长出现在实物和简单的文件中。我们可以通过他来了解当时基层官员的生活世界。
竹简书写清晰,内容丰富。竹简有《神乌赋》、《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竹简主要是汉代东海县的行政书籍,主要是关于东海县的行政建制、官员设置、人口户数、田亩纳税和行政费用的统计数据。
二、师饶其人
真正帮助我们判断墓主身份的三个物品清单和十个名字。以上题为“君兄节小物疏”、“君兄衣疏”、“君兄方中物疏”。此外,“师兄”和“师卿”的名字在名字中多次出现。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名字应该指的是同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姓师、名饶、字君兄。从汉成帝到元延年间,他应该成为东海郡的卒史,后来成为郡功曹。
东海郡属于徐州刺史部,下辖20个县,18个侯国,是汉代的大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临沂、江苏连云港、徐州东部,功曹是郡守的官员,不像后来所有的官员都是中央任命的,汉代的基层官员是由2000石官自己部署的,功曹的职责主要是人事任命,有时还会对政务进行评估。
[img]43126[/img]
师饶生活在汉成帝时期,内忧外患不大。东海县位于汉帝国东部边境,东临东海,西临楚国、鲁国、沛县,内忧外患较少。师饶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中出生、成长、成为官员,直到最终死亡。
石饶的家庭应该很好。埋葬清单中记录的衣服和床上用品大多是由昂贵的丝绸和织物制成的。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出土的木条文件中有他参与经济活动的记录。有两份捐赠清单记录了他为祖母和阿姨举行的筹款活动,单笔筹款金额超过2万元,另一件事是他在元延元年借给亲戚和老师的合同,子夏一共借了8万元,约定5月底还钱。
不难看出,石饶本人和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这也是他成为官员的先决条件。汉景帝时期发布的诏书规定:“现在子算十几个是官员,诚实的人不需要公众。有市民,没有官员,没有子,没有官员,我非常英雄。子算四官,使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也就是说,只有拥有超过4万元的子才能通过子选为官员。
三、基层公务员一年
根据出土的《东海县官员簿》,汉成帝统治期间,东海县共有25名官员,其中卒史地位较高。除了师饶,还有9名卒史。这些卒史通常安排在县政府的曹处理文件中,称为“卒史局曹”。
汉代中央每年都会发给基层官员记录今年干支历日的历谱。作为卒史,石饶养成了在历谱上的空白处记录当天公务和住宿的习惯。竹简正好有元延两年师饶记录的历谱,为我们了解基层官员的工作和差旅提供了生动的样本。
根据西汉历法,元延两年共354天。在《元延两年日记》中,近一半的时间没有标注内容,记载了173天的师饶活动。通过对简文的分析,师饶在元延两年的一半时间里在家住了35天,在一所房子里住了32天,在房子里住了22天(是县政府留下的公务宿舍),在传舍住了37天。在某乡住了两天。
除了家和房子,其他几个住宿地点是指公务旅行中的住宿地点。如果靠近县治理,你可以住在传舍里。如果你不能及时赶到县治理,你可以住在家乡、亭子、邮件和地方。
为什么师饶在有记录的173天里旅行了一半?这是根据汉代的法律,县太守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辖区。因此,县与县之间的沟通,除行政文件外,大部分由县太守的官员承担。
根据汉代的法律,汉代基层官员每天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