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明清电视剧中,秦天监这个词经常出现。几乎没有什么是秦天监不能预测天气、占卜吉凶、认识人、解释异象的。因为秦天监经常和玄学联系在一起,特别神秘,让人觉得秦天监大概是一个遍布神棍的地方,历史上真正的“秦天监”是干什么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1、历史发展
秦天监作为官方签名,主要职责是观察天象、编制节气、计算历法等,这几乎是国家天文台和气象局的工作。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类似的部门,但秦天监的名字直到明朝才确定,在此之前,它的名字经历了几次变化。
[img]43109[/img]
早在周朝,就有很多文献记载天气和气候,《诗经幽风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个日子(bì)头发,二天栗子(lì)烈”讲的是天气变化,记录天气、计算节气、制定历法是钦天监的工作。可见中国古代有国家专职天文历法部门。
据说夏商已经有了太史的官职,《吕氏春秋·先知》:“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而周朝的太史也承担着历史官员、秘书和经典的责任,属于实权官职。
太史的官名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仍在使用。在秦汉时期,太常设置太史令,而不是太史;到魏晋时期,太史令这个名字继续使用,但剥离了修史的责任,只负责天文历法;隋朝时,他改名为太史监督;唐朝多次更名,使用太史局、浑天监、司天台等;第五代使用司天台这个名字;宋朝是司天监、天文院等,与此同时,辽被称为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到了元代,又改名为太史院;明清时期,尘埃终于落定,统称钦天监。
2、职能变化
在秦天监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名称发生了变化,而且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太史的职责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img]43110[/img]
第一,担任国君秘书,起草文件,决策任命诸侯卿医生;
二是要记录历史,写历史书,这符合现代人对太史的普遍理解;
第三,要兼顾国家典籍。在书籍知识非常珍贵的古代,掌管国家典籍不仅是国家图书馆长,也意味着知识的垄断;
四是后世钦天监的主要工作,观察天象、计算历法、祭祀等,在此期间,太史是与卿大夫并列的权臣。
到秦汉时期,太史的权利进一步减少,职位减少,基本上只负责编写历史书和计算天文历法,魏晋时期,记录历史书的功能被分配给作郎,从现在开始,基本上只负责天文历法、天文地动、风云、法律占卜。从西周初的权利部门到后来的“清水衙门”,从起草命令的统治者秘书到国家图书馆馆长,再到史官,再到天文官,太史令逐渐成为远离权利核心部门的技术职业。
历史上真正的[钦天监]到底是干什么的?它的历史沿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