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和木片是中国古代写的,被称为未编成册。其实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简和木简。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在纸张发明之前,简单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对后世的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关于书籍的术语、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仍然继承了简单时期形成的传统。
[img]42684[/img]
简牍制作
将竹子和木头劈成狭长的小块,然后将表面刮平。这种用作写作的狭长竹片或木条称为竹简或木简,较宽的竹片或木板称为竹简或木简。
简的长度不同,有的三英尺长,有的只有五英寸长。经典和法律通常写在两英寸和四英寸长的简上。这封信简长一英尺,古人称这封信为“简”。每个简都写不同的单词,有些写三四十个单词,有些只写几个单词。
文章或书籍中使用的竹简较多,必须按顺序编号、排列,然后用绳子、丝线或牛皮串起来,称为“策”或“册”。
简牍形态
简单的形式不同,文献记载的名称也很多。简、竹、竹三种比较重要。
简
由竹子或木材加工而成,通常切成条状,抛光书写的一面;竹子也应该在火上烘干。这个过程叫做 汗青或叫
杀青,其目的是使其易于着墨和防甲。简单宽度一般为0.5~1厘米,厚几毫米,长度根据需要确定,汉代有3尺、2.4尺、1.2尺、0.8尺等。
汉代似乎有定制:儒家经典和政府颁布的法令用长简,诸子百家作用短简。
简单的尺寸因时代而异。
[img]42685[/img]
每个简单的书写一行字。还有少数简加宽约两倍,写两行,直径称为两行。许多简单的麻绳或丝绳编织在一起,被称为册。一般编2~五道,也有个别编1
道的,通常取决于简的长度,大部分都是先写后写。到了汉代,简册的形状(或简册制度)已经完善。
例如,在编辑和连接之后,除了少数,大多数都有一点空白,就像纸质文献的天空和地脚一样。简册的前两个通常是空白简单,称为第一个简单或重复简单,这是后世书籍扉页的起源。有些简册在每一段之前都有一个小问题,最后一个简单的问题和本文的总字数,有些在每个简单的结尾或简单的背面标记页码。
其他简册用扁平框、圆点、圆圈、三角形等符号标明文章、章节和句子的位置。简册的存储方式是以最后一个简单为轴心,将单词的一面卷起来。为了不打开卷的内容,在第一个简单的背面从右到左有一个名字和一个次数。现在发现的秦代简册,有些以第一个简单为轴,所以名字在最后一个简单的背面。
牍
大部分都是木制的,和简的区别是加宽了好几倍,有的宽到6厘米左右,有的超过15厘米,是长方形的,所以也叫方或版。
多多用来写合同, 医方、 历谱、过所(通行证)、书信等。书信多为1尺(汉尺)的书信,人们常称书信为书信尺牍。皇帝的诏书是用尺子写的
(汉尺1.1尺)。
也用来画地图,后人称一国为疆域版图起源。同时,它也被用来写一本书中包含的篇名,这可能是后世书中目次的起源。更多
书写随葬品的名称(清单)称为书写随葬品赗方(如果写在简册上,就叫它遣策)。
觚
将木材切成多面棱形, 可多至七、
八面。一般比较长,有的长到80厘米以上,容词比较多,常用来抄写《急就篇》、《苍颉篇》等字书(见字典)也可用作记事、打草稿或练字。居延、敦煌出土较多。
在纸质发明之前,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