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东林书院的故事吗?以下是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风雨声读书声,声音入耳;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这句话。它是由东林书院创始人顾宪成写的,作为东林书院的宗旨。
东林学院作为明代最著名的学院,当时影响很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林学院的浪费也客观地反映了朝廷政治力量的增长。东林学院成立于明朝中后期。当时,学院讲座的氛围非常流行。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曾到处讲课,并成名。
[img]42216[/img]
东林学院的第一次会议是万历32年(1604年),形成了学院讲座的高潮。到万历40年(1612年),东林学院的学生讲座活动仍然非常频繁,并逐渐渗透到邻近的学院。万历34年(1606年)成立的玉山学院是东林学院首次渗透,形成了东林、江右、徽州、关中等相当大的学院网络。正是由于讲学活动的巨大影响,东林学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为它赢得了朝廷的一席之地。
东林学院的发起人大多以儒家正统为基础。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以顾宪为例,他非常热衷于参与朝廷的政治事务。“风雨声读书声,声音入耳;家庭事务、国家事务、世界事务、一切关怀”的对联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学术上,东林书院标榜“反王学”;在政治上,它以“反阉党”而闻名。事实上,东林学院针对的是“王学末流”,而不是王阳明本人,这代表了向程朱理学回归的趋势;
[img]42217[/img]
对于后者,直接导致东林学院的破坏,东林学院的发起人以“清流”的形象出现在法庭上,引起了魏忠贤的仇恨,天启五年(162年)8月,魏忠贤通过“命令”命令削减四大东林人的官方职务,拆除包括东林在内的全国学院,首先拆除了东林学院最重要的依庸大厅。今年12月,魏忠贤又发布了《东林党人榜》,在全国公开通缉309名“东林党”,重挫东林势力。
天启六年(1626年),东林书院被彻底摧毁,东林人被迫转移到无锡东南鸿山,继续坚持在祠堂道舍讲课,远离政治生活。顾宪成的对联也成为东林书院的写照。
东林书院作为明代最著名的书院,当时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