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公元624年出生,公元705年中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周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十四岁入宫,被称为唐太宗才人,被称为“武媚”。公元655年成为皇后,公元674年成为“天号”,开始参政议政。公元690年,称帝定国号为周。在位期间,能知人善任,重视人才选拔,大量人才涌出,武则天涉及文史,颇有诗才。武则天于公元705年去世,被誉为“则天顺圣皇后”。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1939[/img]
武则天完善科举,知人善任
武则天作为第一位女皇帝,政治手腕不属于男性,治国能力突出。与此同时,他还吸引了大量的政治力量来加强他的统治地位。
1.发展科举制度,聘请大量贫困家庭人才
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大大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知道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的重要性,武则天开始从文举考试中进行改革,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华的暴雪人来帮助国家参与政治。因为他们喜欢文学历史,所以在改革文举考试时,调整科举考试科目,大胆创新内容;确保考试公平公正,选择最佳录取人才;亲自主持宫殿考试,让考生成为天子学生。
为了打破公务员的垄断和对政府的控制,武则天开始采取武术。《新唐书》载道:“武术,从武术后开始,长安两年,开始采取武术。”对于候选人本身,他们不仅需要精通骑马和射击,而且还需要了解文化经验。在她手中,文举和武术的双重设置为培养优秀的文才和武术官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同时,改革和选拔官员的核心,大大拓宽了选拔人才的渠道。
2.知人善任
为了吸引人才,武则天发布了求贤令,寻求真才实学的人才。公元685年:“圣旨内外文武九以上,人民自荐。”随后发布了三项求贤令,旨在吸引和任命人才。比如李唐狄仁杰就是武则天求仙若渴的明显例子,从当地官员晋升到当代宰辅。
[img]41940[/img]
武则天的人才制度保证了其总权威、政府官员清明、政权稳定
1.打破旧制度,稳定新政权
有一首诗明显反映了武则天时代的缩影:“在过去,王谢堂飞进了普通人的家。”武则天不断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大大拓宽了人才来源渠道,大大降低了门阀官僚垄断人才部门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普通人进入官员的机会。武则天不仅是一所改革学校,也是一名实践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改革旧制度的勇气和决心,满足了许多来自下层阶级的机会,使许多野外善良的人进入了朝廷。开元盛世的到来,为这些人才的充库位奠定了坚实的保障。
2.政府清明节渴望人才
才子罗宾王曾为扬州叛乱者英国公徐敬业写过一首反诗《代李敬业传天下文》。武则天看到后,他的气量惊人,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反手称赞他。武则天认为,论文可以称之为世界奇才,并说:“人有这样的才能,使其流落不偶,是宰相的错。“武则天时期,狄仁杰、姚崇、李德昭等人才济济,都是当时著名的能臣贤才。同时,武则天实施的监督手段也配备了全面,使朝中政府清明。
[img]41941[/img]
结语
为了稳定她的统治,武则天鼓励上诉任何对她统治不满的人,使中国进入一个“酷官时代”,这是她的不足。然而,他渴望人才,发展教育,使武周天下人才济济,天下治理井然有序,展现了皇帝应有的气量和胸怀,这应该是后代值得称道的。
作为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如何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