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晚唐的历史上,唐德宗李适和唐宪宗李纯是著名的皇帝,但事实上,唐德宗和唐宪宗之间还有一个不知名的皇帝,那就是唐顺宗李念。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唐顺宗的在位时间太短,以至于他的在位时间只有186天。历史上唐顺宗李念在位时间如此之短,首先与唐顺宗这个人久病之躯有很大关系。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1949[/img]
据史料记载,唐德宗病危时,唐顺宗也病重。历史上,唐顺宗“风病,说不出话来”,当所有人都围绕着奄奄一息的唐德宗时,只有唐顺宗“卧病不能伺候”。唐顺宗在成为皇帝之前,就被疾病侵蚀到无法说话甚至起身探望父亲的境地。而这也为它未来的禅位埋下了伏笔。但也就是说,在唐顺宗在位的100多天里,唐朝的一次重大变革也在这个时候拉开帷幕,这就是发生在顺宗一朝的“永贞创新”。
[img]41950[/img]
历史上,唐顺宗接过唐德宗的衣钵后,即使在中晚唐时期掀起了最激烈的变化。在此期间,唐顺宗先是“出宫女300人”,后来又启用了许多创新派文臣。这些创新文臣包括被后人称为“二王”的王叔文、王皮,以及刘禹锡、刘宗元等八人。因为这八个人在“永贞创新”失败后都被贬为司马,也被称为“八司马”@ 因此,永贞创新派文臣也被称为“二王八司马”。
[img]41951[/img]
当时以“二王”为首的创新派,显然是唐顺宗无法有效把握全局的激进改革。其中,改革派涉及的问题不仅包括宫市、纳税等方面,还包括诸侯镇、宦官等“安史之乱”,一直困扰着唐朝的顽疾。在这种情况下,“永贞创新”失败的原因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当顺宗因病无法有效掌握朝政时,以“二王”为首的创新派将“安史之乱”以来的所有弊端纳入创新范畴。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过于激进的创新也成为唐顺宗禅让位的重要原因。
虽然历史上发生在唐顺宗的“永贞创新”只持续了100多天,但它在中晚唐的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这次变革失败后,几乎没有人敢接触帝国的顶层设计,宦官与藩镇共存的模式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为什么唐顺宗时期的[永贞创新]只持续了10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