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黄子成的推荐,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龙被任命为将军,而不是耿炳文与燕军作战。辽东江阴侯吴高级领兵围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朱迪留下少数士兵坚守北平,统一军队救援永平。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1881[/img]
李景隆本来是个花花公子,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气”。建文元年(1399年)9月,李景隆前往山东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动各路军马,共50万人驻扎在河间。当朱迪知道李景隆军队的部署时,他笑着说,军法有五败,李景隆犯了所有罪行,他的士兵无疑会失败。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合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顾险易,深入追求利润;渴望胜利,任性,但缺乏智慧和信心,没有仁慈和勇气;一切都是乌合之众,不团结。为了引诱南方军队深入,朱迪决定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在北平,带领军队救出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警告朱高炽说:“李景龙来,只应该坚持,不能战斗。"朱迪还撤出了卢沟桥的守兵。
朱棣的这一举动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于建文第一年(1399年)10月率师直奔北平城下。路过卢沟桥时,看到没有守兵,忍不住高兴地说:“不守这座桥,我觉得朱棣无能为力。此时,朱高炽在北平市严密部署,拼命守卫。李景隆号令不严,指挥不当,几次攻城,都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率领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援不能,只好停止进攻。因为李景龙贪功,曲能等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机会。于是燕军喘了口气,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等到第二天,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吴高胆小,不敢应战,退保山海关。朱棣解救永平后,率师直奔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
介绍李景隆人物
李景龙,男,汉,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攻爵曹国公,奉命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
[img]41882[/img]
建文帝时期,他参与了削藩行动。靖难之战时,拜将军,征服燕王朱迪,在郑村坝、白沟河战败失败,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导致南京失守。
明成祖时期,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在群臣中排名第一。
永乐二年(1404年)被多次弹劾,被斩爵圈禁,直到永乐末年才去世。
开城迎降
建文帝担心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逼近南京。方孝茹再次上疏,请朱李景隆。建文帝不允许,但命李景隆、兵部尚书茹、都督王佐到燕军营请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被朱迪拒绝。不久,燕军到金川门。开门投降的李景龙和顾王朱,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此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
同年6月,燕王朱迪是皇帝,是明朝的祖先。由于“默相事机之功”,李景隆被授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王子太师、增岁禄一千石。当时,李景隆在朝廷讨论重大事件时排名第一。所有的英雄都对此感到愤怒。
李景隆是谁的儿子?为什么他在靖难之战中迎燕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