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岳飞和岳家军的印象和相关知识可能来自评书演义《说岳全传》和各种小说、电影、电视剧和游戏。在这些作品中,岳家军无一例外地被描述为南宋初年宋军中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存在。不管任务有多艰巨,似乎只要岳家军出马,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会成功。相比之下,宋军其他部门的表现有些难以忍受。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岳家军真的是南宋初年宋军战力最强的存在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41517[/img]
决定军队战斗力的方面有很多。除了人力无法控制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因素外,能够对军队实力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规模、战斗意志、技术和战术水平,记录和历史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我们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岳家军的成色到底有几何。
先说岳家军的规模。
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即使在信息化主导战争的今天,军队的规模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古今中外士兵圣战神不会以“越多越好”、“集中优势力量”等原则为标准。
自建炎三年(1129年)岳飞担任东京留守司统制官,开始独立成军后,“岳家军”的初始人数一直徘徊在1万左右。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打破杨瑶起义军,岳家军才迅速扩张,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发展到近10万人。
绍兴11年(1141年),岳飞被罢去兵权,岳家军虽然多次吸纳新力量,但由于多年战争带来的消费,其规模基本维持在10万左右。关于这一点,现有史料的记载相当一致,比如“所以保护岳飞的人少了10万,留在绵阳和湖北”(《湖北金佗续编》卷14);“十几万飞提重兵”(《中兴小纪》卷29)。
绍兴六年来,宋廷出于战事安排,正式建立了行营护军制度。此时,韩世忠行营前护军8万人,张军行营中护军8万人,刘光世行营左护军5200人,吴杰行营右护军7万人。@ 在杨沂中统率的殿前司兵马三万,刘坤手下的八字军余二万。相比之下,岳家军(官方称为行营后护军)10万人的规模无疑是宋廷官军所有部门中人数最多的。因此,在数量上,岳家军可谓当之无愧的宋初第一军。
[img]41518[/img]
谈数量,再谈质量。
俗话说,人多,队伍难带。一支拥有10万人的军队,如果不能有效统治,无论人多少,都无非是乌合之众。然而,岳飞是一个带兵的奇才。在他的手下,这样一支出身多样,分成12支不同部队的“杂牌军”,被锻造成一支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
@ 岳飞对官兵的日常训练非常严格,甚至非常严格。
历史记载,他“停兵休息,经常上课,休息时间特别详细,直到过门”(《鄂国金佗续编》卷9)。换句话说,岳飞从不允许官兵放羊。只要他有时间,他就会组织每个人进行训练,甚至专注于路过的房子,这是相当大的禹风。
在训练中,士兵们“如注坡、跳壕等艺术,都穿着重盔甲,熟练地练习”(《鄂国金佗续编》卷9)。士兵们应该按照实际战斗标准进行跳壕、爬坡、冲锋等基本技能。这样,在真正的战斗中,每个人都不会因为装备的负担而减弱,从而保证战斗力。
@ 岳飞非常重视官兵纪律的培养。
著名的“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掠夺”这句话(《续资治通鉴》)就是对此的最好写照。军队到处都是,他“一定要骑十几个周围的巡逻,怕有一个不如纪律师”、“拿钱的人一定要砍”(《独醒杂志》)。
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岳家军养成了禁止和有力的军风。战时上下齐心协力,从未听说过命令而不动,见难而退。“多次被视为破贼锋”(《鄂国金佗续编》卷4)。相比之下,刘光世军(《朱文公文集》)“贪财好色,沈爽酒色,不为国事买单”,张军所部“平居无事,不尝读书,甚至白天杀人,夺财”(《三朝北盟会编》)。因此,他们两人的军队在面对金军时都战败如山倒,难堪大用,“人心失望”(《三朝北盟会编》)。
第三,岳飞虽然是将军,但每次战斗都要带头。
后来,当孝宗同意他的死亡头衔时,他并没有激动地称赞他“在战争中冒着矢石,带头……他不知道自己有自己的身体。”(武穆死后的讨论)。俗话说,会有死亡的心,士兵不贪婪的生活。作为一名指挥官,最重要的是跟随我,而不是冲向我。有了这样一个模范的领导,岳家军就像战场上的老虎,每个人都勇往直前,无敌。
即使是和岳飞同名、被称为“韩岳”的韩世忠,除了背尾军、前军、中军,其他部门在战时也只是“求自保”(《续资治通鉴》)。
岳家军真的是南宋初年战力最强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