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中国历史上叛国投敌的人并不少,但像吴三桂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背叛真的不多。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吴三桂原本是明朝的总兵,但他在明朝最需要的时候投降了满清。据说里面有一些故事,但不管怎样,当时投降异族并不过分。
所以既然吴三桂投降了满清,帮助别人鞍前马后,为满清进入主中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被称为平西王。为什么30多年过去了,又想到了叛逆?
[img]40841[/img]
统一中国后,满清没有后顾之忧,恐怕最大的隐患就是三藩。
作为平西王,吴三桂守卫云南,能够控制当地军队、纳税等,可以说当时的三藩权力很大。
但吴三桂已近七旬,垂垂老龄,而北京那边还有人质在手,何必急于一时,这些老家伙几年都活不下去了。
更何况吴三桂占领西南,发展势力主要是为了自我保护,从来没有想过造反,否则这个时候肯定不是最好的时机。
然而,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康熙在铲除鳌拜后雄心勃勃,他永远不会养虎为患,一心要撤藩。
[img]40842[/img]
武大郎喝药,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干脆反了。
吴三桂造反其实是无奈之下不得不反抗的。
相反,一系列可以采取的政策完全让他失去了希望。
既然你想反清复明,你至少会假装找一个姓朱的皇帝当皇帝,但他自己当了皇帝。他还把国名改成了大周,这让他的老师不出名,非常被动。
很多人甚至认为吴三桂引兵入关,让中原被蛮夷统治,亲自杀死了永历帝,毁了大明复兴的希望。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吃肉睡皮,根本帮不了他。
而且看似果断造反,但吴三桂年轻时不仅没有果断,也没有雄心壮志。他没有势如破竹,跨越长江,向北挥手,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功亏一篑。
既然吴三桂投降了清朝,为什么30多年后还会想到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