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吴三桂是明朝最大的叛徒。作为辽东的将军家族,吴家一直深受皇帝的喜爱,吴三桂甚至被明廷命名为平西伯。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明末小冰河纪引发的北方年复一年的干旱,不仅大大降低了明朝的税收,而且每年都要分配大量的财政救灾,然后镇压农民起义也消耗了大量的财政资源。但与关宁军吞下的金钱和物资相比,明廷的大部分财政收入都给了关宁军,但却养出了一只白眼狼。吴三桂最后放后金入关,还作为后金先锋不断屠杀汉族人民,最后甚至亲手绞死明朝永历帝。不幸的是,他不明白狡兔死走狗煮的道理,1673年康熙决定撤藩,吴三桂与耿精忠尚之信等造反,三藩之乱从此开始。
[img]40814[/img]
当时吴三桂和清廷的实力差距有多大?明朝云南只有150万人,明末连续战争后甚至更少。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也不能超过这个数字。清朝人口1亿,人数对比1:70。吴三桂当时只有2.4万军队,1644年跟随他入关的关宁军老兵,30年后几乎都死了。现在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入关后招募的;清廷至少有50万军队,不仅有绿营,还有满八旗蒙古八旗。双方比较为1:21。吴三桂军队中马匹较少,也有较短的滇马;清廷控制了整个国家,尤其是与蒙古的婚姻,但马匹较多。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或横断山脉。这里的土地一直很贫瘠。除了少数平地外,它们都是山区,交通非常不便。特别是当吴三桂在湖南和清军陷入僵局时,粮草根本无法运输。从古代到现代,云南甚至南方都无法统一中国。即使在唐宋时期,大理也最多骚扰四川的一些地区,即粮食、人口和交通的限制。
[img]40815[/img]
但在如此困难的前提下,吴三桂可以在短时间内占领几个省份,影响半个中国。清廷以绝对优势与他势均力敌,直到把他消耗到老死。而且说是三藩之乱,但其实只有吴三桂一家从头到尾真的在造反。尚之信是一片墙草。他基本上没有和清军打过多少仗。相反,他不断拖吴三桂后退,经常带兵打吴军。后期,他投靠清廷全力攻击广西吴三桂军队。更不用说耿精忠了,从三藩之乱开始到结束,主要是在和台湾郑经作战。郑静和他的父亲郑成功的能力和愿景真的很远。当清廷主力被吴三桂牵制,导致江南空虚时,他们不知道如何像郑成功一样占领江南。即使他们失败了,他们也无法在清廷的第一和最后相处。然而,他一直与福建的耿精忠纠缠在一起。在此期间,他还在广东惠州打下了尚之信。说实话,耿精忠和尚之信投降清廷郑经要付出一半以上的功劳!耿精忠和尚之信无法抗拒清廷和台湾郑军的威胁,投靠清廷也不难理解。
吴三桂起兵反清失败,郑经为何要付出一半以上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