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2年,清康熙初年,大明老臣吴三桂在云南昆明杀死了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同年,吴三桂被满清晋封为平西王,与福建靖南王耿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为三藩。
到公元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元帅、兴明讨虏将军,发布号召,史称“三藩之乱”。在这场叛乱的鼎盛时期,吴三桂控制了西南和华南的大部分地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兵力超过30万。但实力雄厚的吴三桂虽饮马长江,却始终不过长江,导致反清失败。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0812[/img]
吴三桂起兵失败的原因,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不得民心”和康熙的“英明神武”。但严格来说,与其说是“不受欢迎”,不如说是吴三桂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和60年的年龄劣势造成的。吴三桂起兵之初,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任何强烈的抵抗就控制了云、贵、川、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之后,吴军在江西击败了岳乐、董伟国军,占领了南昌和九江,使清军在安庆退役五年,不敢动弹。可见清廷八旗兵不堪使用,大部分绿营兵都堕落了。
其中,吴军将领高得捷两次秒杀满清贵族中“不朽名将”安亲王岳乐。在西线战场上,吴军王屏藩、吴之芪部在四川设计,使清将瓦尔喀部5万军队不战自败。郑蛟麟、王辅臣部在陕西平阳关围攻歼灭清军机大臣莫洛,率领10多万人杀死莫洛。随后,王辅臣、王屏藩、吴之芪率军追赶清贝勒察尼军,将贝勒察尼赶出西安,兵不血刃占领西安。
[img]40813[/img]
后来,王辅臣因轻敌中清廷新军机大臣图海计划而陷入绝境,被招降,吴军损失8万人。但随后吴军迅速扭转了局面。吴之芪和马雄图兵分为两种方式,直接复制了图海部的后方方式。王屏藩和潭洪带领马步兵跟进。在这场战争中,图海军大败逃跑。吴军从固原追到长武。12万名清军最终留下不到2万人,跟随图海逃回西安。
为什么吴三桂起兵失败?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