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被宋蒙联军灭亡。金国最后一位皇帝金哀宗的遗骨被带回临安,送到太庙,以安慰被金国欺负的祖先。南宋举国上下欢腾,沉浸在来之不易的喜悦中。金国灭亡后,中原地区,即河南的领导权,进入了权力真空,但原本属于宋朝的地区却成了悬而未决的地方。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蒙古军队向北撤退后,南宋首相郑青之采纳了赵凡、赵葵兄弟提出的“守河”建议,即“西守潼关,北依黄河”与蒙古对峙。
[img]39400[/img]
这需要恢复包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在内的中原地区。然而,这一建议遭到了大多数大臣的反对,认为中原不能提供战争所必需的食物和草。此外,南宋军队没有骑兵,机动性有限,无法防御长长的黄河防线。此外,这也将为蒙古向南宋宣战提供借口。
由于宋理宗急于夺回中原,他特别关心他位于河南省政府的祖先北宋皇帝的陵墓。因此,在摧毁金国的四个月内,宋理宗三次派使者到河南参观祖先的陵墓,并下令支持上述“守护河流”的建议。
淮西制定于1234年6月12日使全子收复南京。
端平元年7月初五,全子带领宋军进入汴京,实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一生未能实现的愿望。然而,映入眼帘的汴京已经不再繁荣,只剩下600多名守军和1000多名居民。到处都是废墟和白骨。
7月26日晚,宋军前锋、州宁淮军正将张迪率200宋军抵达洛阳,洛阳居民数千人登上城墙,欢迎宋军收复西京洛阳。
虽然南宋收复了汴京和洛阳,但在与蒙古的龙门战争和洛东战争后,南宋的军事行动失败了。
[img]39401[/img]
“端平入洛”战役后,宋蒙联盟公开破裂。同年年底,蒙古派使者前往南宋都城临安,谴责宋廷“败盟”。第二年,窝阔台发动了全面攻宋战争。可以说,端平入洛是半个世纪宋蒙战争的导火索。
端平入洛战役,南宋遭遇惨败,大量精兵和物资付诸流水,令人心疼。于是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端平入洛是南宋先破坏盟约,激怒蒙古,引发宋蒙战争,最终导致南宋灭亡。这种荒谬的观点很猖獗。
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蒙古人是怎么做到的。金国灭亡后,蒙古谋臣耶律楚材向窝阔台报告了《平南之策》;谋士李实“劝他先谋犯蜀,顺流而下窥江南”。
就在宋军发起端平入洛的同一个月,蒙古汗国召开了一次大型诸王大会。会上,窝阔台说:“今中原、西夏、高丽、维吾尔族都是大臣附属的,但东南角还是阻止了声教。我想练天讨,卿等为什么?大将塔察儿(木华黎之孙)回答说:“臣虽然迟钝,愿与天威作战,扫清浙淮,何劳大驾亲临意外之地!由此可见,新兴的游牧民族蒙古强烈的扩张和侵略野心,根本不在乎南宋的不败盟。侵略南宋早已是蒙古的计划。
事实上,金国灭亡后,宋蒙双方都知道战争迟早会发生。一个是军队强大的新兴游牧帝国,另一个是难忘的家乡。中蒙之战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想要恢复土地的文明国家。
如果没有南宋的“端平入洛”,蒙古也会攻击南宋,不会比“端平入洛”晚多久。然而,南宋对汴京、洛阳等旧土地的“先下手为强”,派军队占领这些地区,导致控制这些地区的实际战略失败。
端平入洛被认为是南宋先毁约,那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