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是指发生在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灭金后,出兵收复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三京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足、骑兵不足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打败,退回了原来的防线。这一行动成为蒙宋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39396[/img]
初入中原
端平元年(1234年)5月,宋理宗授予赵葵为收复“三京”的教练,带领宋军5万名主力,从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渡过淮河北部;授予赵凡为两淮制定使、控制军马、沿江制定副使,他带领军队驻扎在光州(今河南黄川)、黄州(今湖北黄冈)“张声势”;淮西兵万余人,全子才率先北上。直接去开封;以杨康知襄阳府、京西安抚副使,代替史松之行京湖制造司公事,负责运输军粮;以张思古权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巩固天然屏障,接汴洛”。与此同时,四川安抚制度使兼知兴元府赵彦纳临边秦、巩,以牵制关内蒙军。
6月12日,全子正式从庐州(今安徽合肥)出发,18日在寿州(今安徽寿县)渡过淮河进入敌境,21日至蒙城县(今安徽)。22日,全子才军来到城父(今安徽亳州桥城区附近)。城父原本是一座大城市,在北宋时期被称为小东京,此时只有十几处民居。24日,全子才军抵达毫州,驻城600多名降蒙金兵转而降宋。在他们的指导下,宋军经魏真(今河南鹿邑县东)、城邑(今河南洛邑县西)、七月初二,太康(今属河南)三县抵达汴京郊20里扎营。
[img]39397[/img]
蒙古将领塔察儿早就闻报宋军北进,便率所有蒙古兵退到黄河以北,故意向宋军示弱,引诱宋军深入。撤退前,蒙古人提前挖掘了黄河南岸的金朝河堤,导致两淮地区出现大面积黄泛区。(当时黄河夺淮,苏北入海。)从寿春到汴京,一些道路上的水甚至可以漫入颈部,宋军的进军过程非常艰难。宋军的后勤补给线被严重破坏,运粮队必须绕过两淮黄泛区才能到达河南。
汴京光复
7月初二,全子才军抵达汴京郊20里扎营,为蒙古防守开封城的原金朝降将李伯渊杀死崔立教练。
7月初五,全子带领宋军进入汴京,实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一辈子都没有实现的梦想。然而,他们看到的不再是清明节河图中繁华的城市。只有600多名守军和1000多名居民,只有大相国寺和原北宋宫殿变化不大。
什么是端平入洛?为什么会成为蒙宋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