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于20世纪30年代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时,最初的工作被认为只是一种新型的明星。“超新星(super-novae)“这个名词在1931年巴德和兹威基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次演讲中首次被使用,然后在1933年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被公众使用。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39327[/img]
1938年,连字号被取消,成为现代出现和使用的一种形式。超新星是星系中相对罕见的事件,每个世纪银河系只发生三次左右。要获得好的研究样本,需要定期监控很多星系。
通常,当发现星系中的超新星时,它们已经发生了。科学上,超新星最感兴趣的是距离测量——例如,作为一种标准烛光——它的峰值亮度需要观察。
因此,在达到最大亮度之前,尽早发现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业余天文学家的数量远远超过专业天文学家,在寻找超新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通过光学望远镜观察一些相邻的星系,早期的照片。
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改用电脑控制的望远镜和CCD发现超新星。业余天文爱好者也喜欢这种设备,也有专业的设置,比如卡茨曼自动成像望远镜。
近日,超新星早期预警系统专案(SNEWS,Supernova Early Warning
System)已经开始使用网络的中微子探测器对超新星提出早期预警。中微子是超新星爆炸时大量产生的颗粒,不会被星系盘的星际气体和灰尘明显吸收。
超新星搜索分为两类:关注相对较近的事件和寻找较远爆炸的事件。在膨胀的宇宙中,可以通过测量其多普勒频移来估计已知发射频谱在远处的距离(或红移);离天体越远,退移速度越快,比附近的天体有更高的红移。因此,搜索分为高红移和低红移,分界约为红移z=0.1–0.3的范围,其中z是无单位量的。
[img]39328[/img]
搜索高红色移动超新星通常涉及观察超新星的光变曲线。当超新星的光谱用于研究超新星的物理和环境时,低红色移动将比高红色移动更实用。低红色移动的观察也依赖于哈勃曲线的低距离结束,用于描述距离相对于可见星系的红色移动曲线。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美国教授佩尔马特、美国和澳大利亚教授布莱恩·施密特和美国教授黎斯获奖。通过研究超新星,他们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和变冷,说整个宇宙最终可能会变成冰。医学奖首次颁发给已故学者。化学奖、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奖等奖项将陆续公布。2011年诺贝尔奖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
2011年11月,美国国家航空和太空总署(NASA)使用望远镜进行新的红外观测,证实了中国东汉时期记载的天有异象,客星侵主是第一次记载的超新星爆炸。
2016年3月,由圣母大学天文学家彼得·加尔纳维切领导的研究小组花了三年时间分析了开普勒观测到的50万亿颗恒星的光谱,发现了两颗超新星,其中一颗是KSN2011a,相当于近300个太阳,距离地球约7亿光年;另一个是KSN2011d,大约500个太阳,距离地球约12亿光年。
研究人员首次在较大的超新星上观察到激波暴,但没有在较小的超新星上观察到。他们猜测,这可能是小超新星周围的气体,阻挡了激波暴。
加尔纳维切在一份声明中说:“激波的闪光可以持续大约一个小时,所以如果你想捕捉到这种闪光,你要么很幸运,要么不断观察数百万颗恒星。”美国航天局的声明称,这一发现是天文观测的“里程碑”。
[超新星]这个词在美国首先被使用,那么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