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秦赵爆发了长平之战。这场战争,白起打败了赵括,赵军终究战胜了,秦国取胜占长平,这场战争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经过这场战争,赵国精力充沛,加快了秦国统一世界的历史进程。长平战争结束后,秦国又为赵国发动了邯郸战争,尽管在魏楚的帮助下,赵国的邯郸之围被解除了。然而,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仍然导致赵国的活力受到严重伤害,几乎亡国。见证赵国陷入最弱的境地,一旁的燕国想浑水摸鱼,派大军进攻赵国。然而,没想到的是,燕军不但被击退,燕国国更是被赵军包围,这是为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38999[/img]
@ 根据《战国策》、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51年,即长平战役和邯郸战役后,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与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他向燕王提出:“赵的壮丁都死在长平,孤儿还没长大,可以趁机进攻。得知这一消息后,燕王喜改变了与赵国交好的计划,选择浑水摸鱼。在此基础上,燕国派出两辆军行,2000辆战车,命栗腹率军进攻宜城,清秦率军进攻代地。面对燕国大军,赵国君主派廉颇领兵反击,杀死栗腹,俘虏了清秦、乐闲等燕国将领。
[img]39000[/img]
在此基础上,愤恨的赵军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反击燕国。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军在燕国边境内势如破竹,随后又包围了燕国国都。在燕国即将被赵军灭亡的危急时刻,燕王喜迅速割让五个城市要求和解,赵王才允许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赵王将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真相。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赵国在长平战争后精力充沛,几乎可以摧毁燕国呢?在我看来,从燕国的角度来看,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小的国家。在这一点上,位于四战之地的韩国在战斗力上并不逊色于燕国。
[img]39001[/img]
具体来说,燕国所在的北方在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稀少,农业和手工业落后于中原。与赵国相比,燕国军队缺乏长期的作战经验。除了乐毅伐齐,依靠五国的力量打败齐国外,燕国在战国时期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存在感。相应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与齐国、魏国、韩国、秦国等强国作战。至于李牧和其他士兵,他们还与北方的匈奴作战了很长时间。赵军士兵在与强国的长期交战中,在作战经验、战术、装备等方面都要优于燕国。
[img]39002[/img]
最后,赵军可以打败燕军,也利用燕军过于轻敌,采取了以逸待劳的战略,从而打败了远征的燕军。更重要的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虽然给赵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和重大伤害,但也让赵军士兵更加团结,也就是说,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痛打了来范的敌人。例如,在之前的邯郸之战中,赵军的实力明显弱于强大的秦军。然而,只有以廉颇等将军为榜样,以赵国上下团结一致,才能坚守魏楚援军。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士气也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浑水摸鱼的燕军,赵国士兵因怨恨而奋起反抗,从而达到了哀兵必胜的效果。正是凭借这种士气,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国摧毁了30年。
赵国陷入最弱的境地,为什么还能击败来入侵的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