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庞涓和孙膑在战国诸侯的博弈中有什么矛盾?

同门相残,忍辱负重,逃离生日,幸福恩仇...本应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却在历史上真实上演;庞涓和孙膑的个人恩怨,结合战国诸侯之间的大博弈,特别惊心动魄,精彩纷呈。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个过程似乎有很多疑问。比如庞涓为什么要伤害孙膑,只是历史书中提到的嫉贤嫉妒能?为什么他没有直接杀死孙斌,而是激起了对方强烈的报复心理?两人都是鬼谷子弟子,资质和能力的差异不应该太大。庞涓能成为魏国将军,能力自然过硬。为什么他们连续两次落入孙膑的同一套路?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37427[/img]

首先,20世纪70年代,在山东临沂古城南部“银雀山”发现的竹简中,整理了30篇《孙膑兵法》,其中《擒庞涓》详细记载了孙膑是如何通过围魏救赵击败庞涓的。

当齐军出兵到达齐魏边境时,魏军的主力已经突破了赵国首都邯郸,庞娟率领8万名军队到达附近的茬丘。田忌准备直接与对方作战,被孙斌阻止。为了误导庞娟的判断,孙斌主张在魏国重镇平陵旁假装。

为了给对方造成齐军无能的错觉,孙斌甚至让临淄和高唐的都医生直接率军攻打平陵。结果,面对防守严密的魏国人,齐军就像用卵击石,大量士兵丧命;后来,为了进一步诱惑庞娟,孙斌让田忌派战车直接前往魏国首都大梁附近,并派出少数部队互相骚扰,继续充当炮灰。

结果庞涓急于回救大梁,被陆续送死的齐军迷惑了。果然,他放弃了行李,昼夜回援,却被孙膑等人在桂陵设伏击败。

第二,桂陵战役十多年后,韩国被魏国围攻,不得不向齐国求助。当时,在齐朝廷,有人建议置身事外,不要去浑水;有人认为不能坐视韩国被魏国吞并,应该尽快出手救人。

然而,孙斌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他认为,即使出于不让魏国成功的立场,齐国也必须拯救韩国。但什么时候出兵对齐国最有利呢?当双方都筋疲力尽时,让韩国和魏国打败你。这样,不仅可以削弱魏国的军事力量,减轻齐军的压力,还可以伤害韩国,愿意为对齐国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后,根据孙斌的想法,齐王假装告诉韩国使者:齐国立即出兵;得到这个消息后,韩国无所畏惧,压上了与魏国的血战。然而,当韩国军队在五场战争中失败并被殴打时,救援的齐军还没有到达。韩国王非常焦虑,不得不进一步降低自己的身体,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求齐国尽快出兵。直到这时,田忌孙斌才率军出马,采取围魏救韩的策略,再次击败庞娟。

第三,据《战国政策》记载,齐国将军田忌和邹忌是竞争对手。随着田忌屡建奇功,两人矛盾日益激化,邹忌利用长期跟随齐王的优势,多次诽谤田忌。

[img]37428[/img]

而孙斌可以被齐国重用,田忌的作用非常重要,两人长期合作,已经成为合作伙伴,可以说是“一损一荣”的关系。因此,为了帮助田忌摆脱“兔死狗烹饪”的困境,孙斌建议田忌杀临淄,控制齐王,摆脱邹忌: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有,齐君可正,成侯可走。否则,将军不得入和齐。

但军队班师趁机杀回宫殿,就像赤裸裸的政变。后来,赵匡胤几乎用这一举动夺取了后周的政权。

田忌当然没有采用这样激进的计划。后来,他被迫逃离齐国,多年后才被召回。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孙膑和庞涓的不同性格和用兵特点:

孙膑善于打破常规,从不按常理打牌,理性到几乎无情。为了诱惑庞涓,他可以把齐国的许多士兵当诱饵送死;

为了迫使韩国走向绝望,彻底倒向齐国,他可以建议齐王表面上同意,实际上故意拖延,以这种没有信用的方式获得最大的利益;

为了帮助他的搭档,他敢于提出几乎发动叛乱的计划,以军事冒险解决政治派系博弈。

以上特点在秦朝以后其实很常见,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主流。当时的将军讲究规则道德,遵循君命。这一点可以从庞涓的举动中看出。

当初围魏救赵,孙膑为什么吃定庞涓一定会急着回救魏国首都大梁?更夸张的是,在遭受了一次损失之后,齐国再次上演了围魏救韩的损失。为什么庞涓不顾一切地回去?

西汉七国之乱中也有类似的案例,但当事人的反应与庞涓完全相反。

公元前154年,计划已久的吴王刘英带头发动了七国之乱。起初,叛军连战连胜,进展顺利,然后开始围攻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出马,负责对付叛军主力吴楚联军。

当梁国被叛军围攻时,梁王向周亚夫求助。然而,周亚夫认为吴楚的联军实力很强,他直接赢得了很少的胜利。因此,他计划利用梁王的军队来消耗吴和楚的主力军,当敌人筋疲力尽时再次崛起。

[img]37429[/img]

因此,当梁王焦急地邀请朝廷主力救命时,周亚夫在梁国以北驻军;不管对方怎么催促,他都摆出了坐山观虎斗的姿势。梁王焦急得眼睛发红,不得不写信给他的兄弟汉景帝。但即使景帝亲自下令,周亚夫仍然无动于衷。

梁王别无选择,但他和汉景帝是兄弟,不可能投降叛军。因此,梁国放弃了一切,抗拒了死亡。吴楚联军一时无能为力。后来,当叛军粮道断裂、疲惫、逐渐消失时,周亚夫趁机追击,打破了吴楚联军,七国之乱宣告失败。

但对于周亚夫把自己当诱饵这件事,梁王刘武一直心烦意乱,从此两人势同水火。后来,周亚夫逐渐失势,这也与此事有关。

我们可以发现,齐军攻打魏国、吸引庞娟回救的想法几乎和西汉时期吴楚联军围攻梁国、吸引汉军的主力军一模一样,可以理解为围城打援。

然而,凭借当时魏国的强大实力,齐国成千上万的军事劳动者在短期内不可能采取大梁城的行动;庞娟的最佳计划可能就像周亚夫一样:耗尽齐国远征军的精力和耐心,抓住机会前后攻击,一举击败对方。

然而,在两次战斗中,庞娟得知齐军进入魏国后立即回救,这反映了他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国家危机,他没有分析哪个计划最有利,只是遵循“王命不可违背”的原则,尽快回来,甚至日夜离开行李,结果连续两次被孙斌愚弄。忠于为君,奉献国事,也许这就是庞涓能在人才济济的魏国长期担任主将的原因。

[img]37430[/img]

@ 庞涓和孙膑的矛盾在哪里?为什么庞涓毫不犹豫地残杀了他的同学和兄弟?他真的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棍吗?

结合两人所体现的性格,庞涓对孙膑的伤害,不太可能只是出于嫉妒。两个同学学习多年,对彼此的性格和性格都很清楚。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原则相去甚远。也许冲突的种子早就埋下了。如果庞涓真的讨厌孙膑的才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呢?不管有多糟糕,它都会破坏他的思维能力!为什么要用断腿刺脸这种愚蠢的方法来刺激对方的复仇斗志而不损害对方的头脑?

庞涓和孙膑的斗争可能没有道德上的区别,有些只是军事思想取代传统作战理念的过程。


庞涓和孙膑在战国诸侯的博弈中有什么矛盾?庞涓和孙膑在战国诸侯的博弈中有什么矛盾?

,,,,

  • 战国名将廉颇是怎样的人?廉颇生平事迹简介
  • 廉颇在战国是个叱咤疆场的汉子,在疆场厮杀无数载,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他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

  • 为什么白起被称为战神?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 战神白起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白起为秦昭王战斗了无数次,讨伐了六国,使六国人民感到害怕;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善...

  • 孙斌与庞涓谁更厉害?孙斌与庞涓有何历史故事
  •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有...

  • 李牧,战国时期第一个抗击匈奴人的人:匈奴人十多年来一直不敢犯罪
  •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是秦国的白起、王健和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四个人的军事水平和成就各有优势。但说到北击匈奴...

  • 王翦助秦统一了哪些诸侯国?王翦出身简介
  •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

  • 揭露盐贩子黄巢的秘密:如何将300年大唐逼到灭亡边缘
  •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登上长安皇帝宝座,国名大齐。然而,像大多数农民领袖一样,他的皇帝在官方历史上并没有为自己赢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