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唐朝时期,入仕官除了考试还需要什么推荐?

在古代,科举考试作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手段,当然不仅仅是高分才能胜任。官员的选拔与国家的命运有关。在唐代,除了考试前的考试排名外,你还需要有人推荐你成功成为一名官员。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说到“高考”,似乎是现代人的专属。事实上,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是一种“高考”,但与学历和官职相关的科举考试更像是“高考+公开考试”的结合。

[img]37300[/img]

在以科举制度为主体的中国官员选拔制度中,考试是最基本的环节。通过科举考试,世界上所知道的人都是幸运的,到处都是沮丧或中举的悲剧人物。有寒窗苦读的痛苦,有层层考试的无奈,有去北京赶考的艰辛,但古人对科举还是有很好的期待的。

杨迪皇帝以前没有说过“考试”。当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人任能主要靠内推,大家靠“拼爸爸”和“拼关系”当官。公元602年,杨迪皇帝成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是考试兴起的源泉。虽然学生们讨厌它,但它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打开了一扇晋升之门。

[img]37301[/img]

类似于人们需要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阶段,古人也需要通过学校学习。古代的学校分为大众化的私立学校、高端点的学院,以及光听名字就知道高大的国子监。在漫长的学习之路之后,还有更长的考试之路等待着古人。先说国子监的学生,他们叫监生,在一些朝代,比如明初,监生可以直接当官。然而,更多的时候,他们仍然必须先参加考试,但他们可以直接从乡镇考试开始,这相当于推荐一级。普通学生必须从最低水平开始。童试、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光听到这些名字就醉了!幸运的是,通过层层考试,他们会经历学者、举人、进士、状元、榜眼或探花的身份变化。这些考试也为他们开辟了晋升渠道。一举成名,为官为宦,光宗耀祖,都不叫事!

唐代初期,考试不仅要看成绩,还要求名人推荐。去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也要拜码头找靠山,这样才能被人看懂。在古代,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远低于现在的高考。比如宋神宗,参考人数10万,录取人数只有300-400人,科考出身人数少,一般会重用。


唐朝时期,入仕官除了考试还需要什么推荐?唐朝时期,入仕官除了考试还需要什么推荐?

,,,,,,,

  • 唐朝史上的超级卧底狄仁杰搞垮武则天的惊人手段
  •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

  • 唐朝最酷的公主:他和和和尚有外遇,但让丈夫在外面吹哨
  •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人性聪明,深受宠爱。嫁给首相方玄龄的第二个房间,夫妻不和谐。后来,他与会昌寺和尚、玄奘高...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