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军权第一,只有掌握精英的诸侯才能称霸一段时间。除了常规部队,各方诸侯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两支王牌部队,三国时期也是如此。比如三国早期的诸侯公孙赞有白马义从,吕布有陷阵营,袁绍有大戟士等等。
当然,魏、蜀、吴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曹操有虎豹骑和虎卫军,孙权手下是否有难军、解烦军和车下虎士。刘备和他的蜀汉呢?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37099[/img]
白兵在史料中提及不多,但名气不小。《太平御览》记载诸葛亮曾写信给哥哥诸葛瑾(另一种说法是李燕),提到:“哥哥觉得白帝兵不精练。当你到达主管时,你会在皇帝的账户下使用白色,在西方使用军队。太少了,当复仇者江州部分士兵受益时。”揭开了这支王牌军队的神秘面纱。
这里的“到达”是指与赵云同名的陈志。陈志的资格很老。早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陈志就在他的指挥下效力。时间甚至比200年才正式投入使用的赵云还要早。虽然白兵的战斗力很强,但它最初的性质更像是刘备周围的警卫。其主要职责是保护刘备的安全,而不是一线作战部队。它不是主力军。
陈至领导白军时是护军,赵云曾担任中央护军。《三国志》记载:“自豫州以来,赵云一直是常亚的名字,都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中央护军赵云可能是护军陈至的顶级老板,也是白军的最高指挥官。
白人士兵的组成一直存在许多争议。有一种说法是丹阳士兵出身,但这种可能性应该相对较小。诸葛亮提到了“西方士兵”,但另一支军队是可能的。《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了刘备救援陶谦时兵马的组成:“石先主有1000多名士兵和幽州乌丸杂胡骑,还有成千上万的饥民
到。“白兵的第一兵源可能是幽州乌丸杂胡骑,这也符合诸葛亮提到的“西方上兵”的说法。
当然,后面白人士兵的成分要复杂得多。可能有马超西凉铁骑和羌胡等益州当地土兵马的加入。随着皇帝及其指挥赵云和陈到的刘备相继去世,白人士兵在史料中很少见。
[img]37100[/img]
《华阳国志》记载: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是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三国志王平传》记载: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刘备去世后,无当飞军的成立和成军: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南中迁往蜀中1万户(整个南中只有4万或5万户)。一方面,它削弱了当地的土壤势力,另一方面,诸葛亮选择其精英组成无当飞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无当飞军兵源的特殊性,其统帅都是益州本土人,第一任统帅王平是巴西郡的倒渠人,最后一任统帅张毅是巴西郡的南充人。
无当飞军的战绩相当出色。228年街亭之战唯一立功的是王平和他的无当飞军。诸葛亮在244年的第四次北伐和繁荣之战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无当飞军的最后一战是在公元254年姜伟的第七次北伐中。为了掩护主力撤退的魏军,几乎全军都被摧毁了。张毅教练也在战场上战死,无当飞军是蜀汉野战部队主力中的王牌。
[img]37101[/img]
蜀汉骑兵不如曹魏,汉中和龙右地形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蜀汉重点发展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和弩兵,其中虎步军是最好的。
虎步军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姜伯约忠诚勤奋,时事思维精准。我们必须先教中虎步军五六千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虎步军的总兵力在2万左右,是蜀汉王牌的主力军。
虎步军在诸葛亮和姜伟北伐期间取得了许多成就,如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间的渭水战、诸葛亮死后的姜伟撤退司马懿追兵、延熙十年(247年)平定汶山县的叛乱、延熙十七年(254年)的襄武战、延熙十八年(255年)的狄道战。
值得一提的是,赵云的次子赵光在姜维的指挥下效力。作为一名牙门将,他可能是虎步军的将军之一,最终在司马昭伐蜀时杀死了战场。
除常规部队外,刘备蜀汉有哪些特殊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