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陆游曾作诗《饭罢戏》:“东门买猪骨,酱点橘子。蒸鸡最有名,美不胜收。”诗中详细描述了排骨的做法(“猪”就是“猪”,“猪骨”就是猪排),所以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明武宗正德时期猪肉发生了什么样的闹剧。
至于“禁忌”,最早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夏商时期,一种是西周时期,三种是春秋时期。此外,中国的禁忌风格在唐、宋、清时期尤为流行。例如,为了避免宋仁宗赵真的“真”字,他把蒸饼改成了烹饪蛋糕;另一个例子是乾隆。为了避免顺治皇帝福林的名字,他下令禁止在门联中包含五福临门四个字。
[img]34544[/img]
然而,“禁忌”在明朝并没有受到重视。明朝朱元璋建国后,没有明确规定人民不能吃猪肉。然而,在明武宗正德时期,一位顽皮的皇帝制造了一只飞蛾。他是朱厚照。他于正德14年颁布了《猪禁令》。
据《武宗实录》记载,朱厚照在巡幸仪真实时开始禁止民间养猪宰猪,原因是“朱”姓与“猪”同音,他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猪年。他认为养猪、杀猪等行为对朱姓皇帝不利,所以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定,就会被派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充军。(《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子毛,上到仪真。时间巡幸所到,禁止民间蓄猪,远近屠杀;田家有产者,都投入水中。是岁,仪真丁祭,司以羊代之。”)
朱厚照的荒谬做法自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动荡。他很快就被留守首都的内阁首席执行官杨廷和知道了。因此,朱厚照被要求废除禁猪令。此外,根据礼部的说法,国家的正常祭祀需要猪、牛和羊。如果没有猪,祭祀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明武宗朱厚照不得不取消禁猪令。
[img]34545[/img]
换句话说,明朝真正禁止猪的时间只持续了三个月,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此外,统治者从未禁止吃猪肉,但很受欢迎,使猪肉成为肉类的主流。
最终像往常一样给大家附上一首关于猪肉的诗,宋·苏轼的《猪肉诗》:黄州好猪肉,便宜如粪土;富人拒绝吃,穷人不煮;慢着火,少着水,热的时候很美。每天起床打碗,饱得自己管。
明朝武宗正德时期猪肉发生了什么样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