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汉建安时期(196-220年)七位作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灿、徐干、阮宇、英宇、刘震。这七个人一般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以外的文学成就。“七子”的说法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英宇。我们来看看!
应玚 [yáng](177-217年),东汉汝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年的作家,“建安七子”之一。
英贤被魏王曹操任命为宰相,后转为平原侯淑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英贤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该死于疫情。
应该擅长作赋,有几十篇文赋。诗也很擅长,主要作品有:斗鸡诗。、《报赵淑丽诗》、《别诗》两首《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公宴诗》等,与其弟应曲同名。
明人编有《应德琏集》。
[img]33620[/img]
人物生平
应该出生在书香门第。应该出生的祖父应该思维敏捷,能“五行俱下”,有十几篇《后序》。他的叔叔应该知识渊博,写得很好。有100多篇关于习俗的文章。他们都是当时的儒家,应该出生的父亲应迅也因为他的才华而出名,并担任司空官职。
应该从小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诗学文章自然大大进步。但因为他生在乱世,到处飘零,虽然野心勃勃,雄心勃勃。
应该曲的弟弟应曲,字休琏,也是一位作家。当时他和弟弟应曲都被称为汝南才子,两兄弟的作品合二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
当英贤第一次来到叶都时,曹植和曹丕都非常尊敬他。他经常邀请他和人们一起吃饭和唱诗。曹操以他的名字闻名。他任命他为总理,然后转到平侯。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英贤为将军府文学(掌校经典和服务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该与徐干、陈琳、刘真一起死于疫病。
[img]33621[/img]
个人影响
应该比赋长,有几十篇文赋,诗不多。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节,多写离居飘零的感觉。曹丕说应该“和而不壮”,并称赞他说:“他的才华足以写书,他的抱负和遗憾”。由此可见,他受到曹丕的赏识。
在他的《灵河赋》中,应该处于汉魏战争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愍骥赋》、《征赋》、《公宴赋》等作品都有深刻的体现。这些作品慷慨大方,深刻体现了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灿、徐干、阮宇、刘真并称“建安七子”,又因同居叶中(河南省临漳县)又称“叶中七子”。
传世作品不多,原著集,今散。明人编有《应德琏集》。
为什么应该在建安七子中?他写了什么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