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国古代的第二位皇帝。历史上道教的代表是谁?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相关内容。如果你感兴趣,来看看。
代表人物
1、老子(传说前600年-前470年左右):公认的道教学派创始人,其人生经历尚未确定,约为春秋末战国初期楚国人,代表作《道德经》。
2、文子:老子的弟子,和布商子夏同时,不如孔子,曾经向子夏和墨子学习。现有作品《文子》12篇,曾被认为是汉代以后的伪书。然而,在1973年河北省定县40多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证实是先秦的作品。
3、田平: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又称陈平,齐国宗室。曾在吉下讲课,因能言善辩,被称为“天口平行”。倡导“贵齐”、“顺道”、“明分”、“立公”,其作品已丢失。
4、谨慎(约公元前395~前315年):赵国人是战国时期的一员。早年学习黄老之术,曾在齐国吉下讲课,名声大噪,后离开齐至韩。提倡“因循”、“尚法”和“重势”。《汉书·艺文志》录制了42篇《慎子》,列为法家,只有7本现存残本。他的名言是:“智慧不足以说服人们,而势位足以说服人们。”
[img]33318[/img]
5、宋(约公元前370年至291年):宋人主张“崇俭”、“非斗”、“不要原谅”。曾经有18篇《宋子》,今天也死了,只有编辑本。
6、尹文(约公元前360-280年)是齐国人。反对诸侯之间的并购战争。认为“道”就是“气”,明确提出了精气。并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其他主张类似于宋。现有的《尹文子》一卷分为《大道》两篇。上一篇讨论形名理论,下一篇讨论治国之道。
7、环渊: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楚国人。学习黄老的道德之术(说环渊就是关尹,和老丹同时)。曾经讲过吉下,有十三篇《玉子》,早逝。
8、吕不韦(前292-前235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卫国商人,后来通过政治投机任秦相,成为战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并召集门客编写《吕氏春秋》。
9、曹参(?1公元前190年):秦朝时,江苏沛县人曾担任沛县狱吏。公元前209年,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刘邦称帝后,曹参被封为平阳侯。当他担任齐相时,他从胶西盖公司接触到了黄老道家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使齐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汉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丞相,并按照萧何制定的政策管理国家。成就了“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
10、刘安(前179-前122年),西汉沛县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的孙子,当时被授予淮南王称号。是豆腐的发明者之一。汉武帝因谋反自杀。曾招客人写《淮南子》。
11、(-公元前112年)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汝。孝景帝为王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祭者,先后任命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为官清正,经常直言不讳。
谁是历史上道教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