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正史上马岱是否真的杀了魏延。我们来看看!
根据记载,马岱本人在三国时期并不是很优秀。关于他的记录很少。大多数时候,他出现在别人的传记中,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从马岱的成就来看,他不能在历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出身更好。他是马超的弟弟。他一直跟着马超南北作战,最后跟着马超投奔刘备。
其实马超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他之前的名声太大,实力太强,水平比刘备高,刘备不敢把实权交给马超。他怕马超出兵反叛。毕竟马超为了自己的权力,连父亲的生命都可以忽略。刘备还是不敢重用马超,只能给马超一个假名,让他遥领凉州牧,安慰羌人。后来,马超因抑郁而死于重病,并在死前将马岱托付给刘备。
《三国志》 :临没上疏说:“臣门宗二百多口,为孟德所杀尽,只有从弟岱,作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img]28776[/img]
刘备是仁义之主。马超在危机时刻投奔他,帮助刘备攻占成都,安慰羌人,做出了很多贡献。然而,刘备从未重用过马超。他对马超感到内疚。在马超去世之前,他要求刘备妥善照顾马岱,并说马岱也是马岱唯一的血液。刘备不敢拒绝这一重托,因此他提升了马岱的官职。
刘备死后,由于蜀汉人才稀缺和马超的委托,诸葛亮对马岱仍然很好。他把马岱调到他身边,跟随北伐。诸葛亮死后,他将军队的军事权力交给了杨毅,并要求杨毅统一军队返回成都。魏燕负责切断。
《三国志》 :秋天,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为死后退军节度,使延期后,姜维次之;若延迟或不从命,军队将自发。
[img]28777[/img]
魏延不想马上撤军。此外,他对杨毅的领导感到不满,所以他转过矛头攻击杨毅。杨毅派王平成功击败魏延。魏延和他的儿子逃到汉中。杨毅看到魏延输了,命令马岱追赶,最终杀死了魏延。诸葛亮之后,最具军事才能的将军魏延就这样死了。
当时杨仪对魏延定的指控是反叛,但回到成都后,刘禅的反应出乎意料。杨毅杀死了叛徒魏燕,应该晋升,但刘禅只是任命杨毅为中国军事师,没有下属,没有实权,相当于杨毅回到成都,不仅没有晋升,而且被贬,马岱,被提升为平北将军,陈仓侯,但第二年他带领北伐没有记录,消失了,这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蜀汉本来就缺乏人才,像马岱这样经历过百战的将军,可以说会一直重用,为什么他会消失呢?
[img]28778[/img]
事实上,结合杨仪的经历,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马岱的结局。
当杨毅跟随诸葛亮时,他仍然是一个更有权势的官员,帮助诸葛亮制定计划,筹集粮食和草,然后取代诸葛亮带领军队回到成都。从正常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如此信任杨仪,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杨仪,那么杨仪一定是诸葛亮的接班人。然而,杨仪回到成都却没有得到奖励,诸葛亮的位置也给了蒋婉,相当于说杨仪什么都没得到。而且,由于杨仪对此不满,刘禅直接逮捕了他,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
杨毅的经历似乎没有立功。相反,他似乎冒犯了刘禅,否则刘禅对他的惩罚就不会那么严厉了!那么,当我们回顾整件事时,杨毅做错了什么呢?
[img]28779[/img]
其实杨仪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魏延!魏延是谁?魏延是谁?他是刘备亲自提拔的亲信。刘备亲自提拔的人把他培养成心腹。换句话说,魏延其实是刘禅的亲信。诸葛亮对国事了如指掌,当然知道这一点,诸葛亮虽然对魏延不满,但他不敢杀魏延。然而,诸葛亮在死前安排了一次用刀杀人,这引起了杨毅的领导,引起了魏延的不满。他们用杨毅的刀杀了魏延。这样,刘禅的亲信将军就被杀了,军事权力仍然掌握在诸葛亮的学校里。杨仪杀了魏延,自然得罪了刘禅。刘禅表面上什么也说不出来,但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合理解释了杨仪回到成都后的各种经历。
从杨仪的经历来看,马岱的结局应该不是很好。因为他在魏延这件事上站错了队,和杨仪站在一边,他以后也会受到刘禅的惩罚。就在杨仪倒霉的那一年,马岱出人意料地率军北伐,但最终被魏将金牛打败。也许这就是刘禅对付马岱的招数。刘禅知道马岱的军事能力不好。他想以马岱战败的名义打击马岱。他说,战后,马岱将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
蜀汉本来就缺人才,马岱这样的将军怎么不记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