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云冈石窟昙曜五窟雕刻了谁的肖像吗?事实上,这五个石窟的中心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着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该石窟于公元460-465年开挖,是云冈石窟的第一阶段。
云冈石窟在古代被称为武州山(武周山)石窟。它是由北魏皇室主持的皇家寺庙。位于大同市西郊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这是从内蒙古到山西的主要交通道路,也就是从盛乐到平城的唯一途径。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冈最早、最宏伟的洞穴群。五窟六窟毗邻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刻华丽,技艺精湛,是云冈艺术的精髓。
第十六窟(立佛洞)
公元460-470年
第十六~二十窟是云冈最早开挖的一组洞穴。它被称为“昙曜五窟”,因为它是由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的。洞制相同,平面呈马蹄形,穹顶。洞穴的雕像主要是三代佛像。主要雕像装饰精美,冠于一代,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
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组。第十六窟的主像是释迦牟尼佛,高13.5米,有一个波纹状的发髻,美丽而优雅。佛像穿着褒义的博带式法衣,胸部结带下垂,属于北魏太和时期汉化的服装体系。
第十六-一窟
[img]27460[/img]
公元494-525年
横长方形洞室、洞门、明窗、顶部已倒塌。北壁的三层壁龛造像精美。上层中间壁龛中的交脚菩萨雕像于20世纪初被盗,现藏在法国巴黎色努斯基博物馆;左边的交脚菩萨雕像隐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第十七窟(弥勒三洞)
公元460-470年
主像是菩萨装的交脚弥勒,高15.6米,戴着宝冠,胸上戴着蛇饰和短璎珞,手里拿着一只手镯,斜披着腋窝,束腰收腹,下面穿着羊肠裙。狮子座有很强的异国情调。西壁立佛面庞浑圆,造型古朴壮丽。东壁坐佛双肩齐挺,服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洞穴四壁以千佛雕刻为主,雕像简洁直爽,纯净朴素,体现了云冈早期造像的艺术特色。西壁佛像背光外缘供养天,单腿半跪,双手捧莲,神情宁静,造型优美。明窗东壁太和十三年(487)造像龛是云冈石窟分期断代的重要标尺。
第十八窟(立三佛洞)
公元460-470年
第十八、十九、二十窟为一组,第十九窟为中心窟,开挖时间最早。第十八窟设计严谨,布局完整。北壁主佛像高15.5米,肉髻高,脸颊圆,鼻梁高,浑厚朴素,身穿千佛法衣。两侧分别配备了十大弟子的威胁佛像、威胁菩萨和雕像。左胁佛头顶华盖,面容圆润,体魄壮丽。左胁菩萨戴花冠,美丽典雅。上面的五弟子雕刻,都是西域人的特点,或者提瓶静立,或者年花微笑,或者闭上眼睛听,或者若有所悟,或者喜从心生,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第十九窟(宝生佛洞)
公元460-470年
[img]27461[/img]
主佛像坐在一起,高16.8米,是云冈石窟的第二大佛。佛像耳轮齐肩,下巴崩溃。举起右手,肘部下面有一根小柱子。衣服线条简单活泼,轻薄贴身,法衣边缘装饰折叠带线条。南壁罗是云冈最早的佛教故事图像。洞外的东西都有一个洞,里面有一个坐着的佛像。三代佛的布局设计不仅改变了,而且庄严,是北朝石窟形式的新举措。
二十窟(白佛爷洞)
公元460-470年
窟前立壁与窟顶早年崩塌,辽时建有木屋檐,后毁于兵火,形成露天造像。主佛高13.7米,肉髻高,宽大丰满,长目高鼻,八字胡子,手结禅定印,质地厚重,衣纹凸起,有甘陀罗造像遗风。大佛挺拔强壮的身体,气势磅礴的表情,突出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力量,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前所未有的杰作。佛陀两侧各立佛,胁迫菩萨,西像珍惜毁灭。
谁的画像雕刻在云冈石窟昙曜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