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云冈石窟第六洞释迦佛洞的特点是什么?该洞穴是中心柱窟,又称支提窟和塔庙窟,雕刻丰富,被称为“云冈第一伟观”,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
洞穴中央方形塔柱分为上下层,高15米。上层四面各刻佛二菩萨,四角雕刻大象承载九级楼阁式方塔;下层四面开龛坐佛。窟内四壁上层环列立佛十一尊,华盖承悬,气势磅礴。洞顶格状,格间可见骑孔雀、狮子、虎、长尾鸟等动物的多臂多神。洞穴中有30多幅反映释迦牟尼一生的佛教故事图,集中展示了佛教主人从诞生、成长、婚姻到僧侣、弘法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念场景。这些故事图雕刻,结构合理,手法简单,为甘陀罗艺术东传的新创作弥足珍贵。
洞穴里几乎所有的墙壁都覆盖着雕塑。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使许多雕塑风化,颜色剥落或褪色,但仍然表现出美丽和壮观,它的美妙令人钦佩和叹息!
第五窟和第六窟是双窟。窟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修建的五个四层木屋顶和琉璃瓦屋顶。据一位导游介绍,两面墙之间最薄的地方只有2厘米。亭子庄严壮观。
[img]27456[/img]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叫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牟尼,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又译为“文”,是尊称,意思是“仁”、“儒”、“忍”、“沉默”。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思是释迦牟尼的“圣人”。
据说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摩耶夫人的母亲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的女儿。摩耶夫人在回父国的路上,在蓝毗尼分娩后7天去世,王子由阿姨摩诃波加波提抚养长大。南传和北传的佛教对释迦牟尼生卒时代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从公元前623年到公元前544年,南传佛教可能被认为是公元前622年到公元前543年。释迦牟尼年轻时接受婆罗门传统教育。29岁(19岁)时,他感到生、老、病、死。此外,释迦牟尼的姓氏面临着灭亡的战争威胁。他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意,放弃了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开始跟随摩揭陀王舍城附近的“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
后来在尼连禅河附近的树木里单独修行了6年。认为苦行不是解脱的道路,而是坐在伽耶(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思考四大意义和十二因缘,最终实现意识。时年35岁(说30岁)。先是在波罗奈城鹿野园向阿若佐陈如等五人服务,然后一直在印度北部和中部恒河流域传教,形成传教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被摩揭陀国频婆旋罗王及其子阿世王皈依的王舍城,在舍卫城被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皈依。弟子多,传有500人,其中名人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80岁时,他死于拘尸那迦城。
释迦牟尼在云冈石窟第六窟有什么特点?释迦牟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