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曹魏和东吴的边境不是长江的危险。我们来看看!
一是曹操赤壁之战惨败,大力收缩防线。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数八十三万军队,号称数百万军队,攻打东吴和刘备,两军在赤壁作战。这场战争被称为三国三战中最大、最壮观的。如果曹操没有连接战舰铁索,如果他没有陷入黄盖的欺诈,他可能会打败东吴和刘备,统一中原。
不幸的是,曹操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80万军队被烧得哭泣和嚎叫,失去了家人,失去了盔甲和盔甲,失去了土地。曹操只能收缩防线,放弃长江的自然危险。
[img]27429[/img]
东吴最强的军队不是军队,而是水军。他们在与曹魏的水战中屡占上风。如果他们在陆地上战斗,与曹魏的铁骑相比,东吴军队是脆弱的。例如,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鲁迅擅长水战,不擅长陆战。
其次,曹魏失去了大部分荆州,没有足够的水军与东吴作战。
曹操赤壁之战惨败,不仅失去了大量军队,更致命的是,曹操失去了南县、公安、长沙等大部分荆州。曹操有广阔的领土。失去几个州县无关紧要,但他不仅失去了荆州,也失去了数万精锐的荆州水军。曹魏和东吴对长江有危险。如果曹魏想攻击东吴,长江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
赤壁战争结束后,曹操失去了荆州,失去了荆州的水军,无法再次发动水战。例如,在公元219年的襄樊战役中,关羽率领荆州水军,利用汉水飙升,淹没了禁令七军,吓得曹仁在樊城退缩,不敢战斗。
[img]27430[/img]
第三,曹魏实行“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
自汉中撤军以来,曹操很少主动发动战争。他知道黄巾军事暴乱在东汉末年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流离失所,尤其是曹操赤壁之战惨败,埋葬了这么多军队,国力严重不足。因此,曹操采取了“保境安民,休养生息”的策略。此时,曹魏的决定从主动转变为被动防守,即如果东吴和蜀汉不主动入侵,曹魏就不会发动战争。《三国志》记载如下:
吹嘘:“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名气远,军势大;如果你利用旧楚之饶,为官员服务,抚安人民,让安土乐业,江东就不劳而获。”
此外,蜀汉发动的战争在规模和频率上都超过了东吴。例如,诸葛亮六次离开祁山,姜伟九次进攻中原,这是十多场战争。吴只是几场战争,没有全力以赴,一点挫折就退出了军队。例如,诸葛亮第六次离开祁山,与吴讨论,共同攻击曹魏。诸葛亮与司马懿军队对峙,旷日持久,准备夺取中原,而吴却是一件小事,没有回来。
曹魏在与蜀汉的交界处安排了大量军队,与东吴的交界处自然薄弱空虚。曹魏不得不在与东吴的交界处撤退,将长江的自然危险交给东吴,以获得暂时的和平。
为什么曹魏阵营要退三舍,把长江天险给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