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李燕是谁,刘备临终时为什么要让他和诸葛亮分管军政大权。让我们看看!
李燕是汉末南阳人。他年轻时以才华出名。他曾在荆州刘彪的手下工作,并一直担任归归县长。曹操南下荆州时,由于刘彪的去世和刘聪的投降,归归不愿意投降曹操,因为他已经在荆州和益州的交界处。
来到益州后,李燕被任命为成都县长。虽然他仍然是一名县长,但由于刘章在成都,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刘备兵进入益州时,李燕直到建安18年(213年)才有机会上前线。由于战线的全面崩溃,刘张命令李燕代表他护送军队,并在绵竹抵抗刘备。然而,已经看到刘张将被打败的李燕立即率领下属转投刘备,刘备任命他为一名将军。
第二年,刘备平定成都,益州之战正式结束。李彦遂被任命为前卫和兴业将军,最终进入高级官员行列。由于益州在刘章治理下法律纪律松懈,德政不举,李燕奉命与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共同制定蜀科,建立蜀汉法律制度。
李燕转投刘备后,虽然官职有所提升,但由于跟随刘备较晚,再加上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一开始并没有被委以重任。
直到建安23年(218年),当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马秦、高胜等数万人在齐县叛乱,李燕没有等待援军,带领县5000人平静叛乱,杀死马秦、高胜,很快击败了围攻新道县,让刘备真正意识到李燕的才能。因此,李燕被提升为辅汉将军,仍然是前卫,后来成为汉中王说服表的11位领导人物之一。
张武元年(221年),曹丕篡汉称帝后,大家都知道刘备要称帝,但一直自称蜀汉忠臣的刘备却缺乏称帝的理由。于是,李燕抓住机会,上表示黄龙盘旋在赤水中,停留了九天多才离开的吉祥。正是凭借这些吉祥,刘备最终成为皇帝,而李燕则以这种方式赢得了刘备的充分信任。
[img]26726[/img]
刘备成为皇帝后不久,他毅然发动了与吴的战争,在夷陵战争中遭遇了惨败。刘备战败后退役永安。不久,尚书令刘巴死亡。刘备随后命令李燕接任尚书令。李燕跳出了地方官员制度,真正进入了决策层。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李燕和诸葛亮成了孤儿的重要大臣。其中,李燕是中央保护军,负责内外军事,负责守卫永安。
作为一名统治者,刘备不仅要考虑权力的顺利转移,还要确保子孙后代能够坐稳王位。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刘备让诸葛亮和李燕通成为一名重要的大臣。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刘备的安排应该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平衡朝廷的权力结构,防止后世权臣的出现。作为一名统治者,在权力发展之前,赋予他们的绝对权力并没有错,但当权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统治趋于稳定时,他们必须考虑内部权力平衡。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以防止权力大臣的出现。
刘备早期势力小,人才相对较少。即使官员设置不合理,影响也不大,但占领益州和汉中后,不得不考虑权力结构。因此,刘备攻占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尚书令法正的设立,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诸葛亮,毕竟当时诸葛亮是以军师将军的位置为左将军府事,权力太大。
[img]26727[/img]
法律在建安25年(220年)去世后,刘备以刘巴接任尚书令。张武两年(222年)刘巴去世后,由于刘备当时忙于打东吴,尚书令的职位在短时间内空缺,直到“夷陵之战”后李燕接任。
虽然刘备夺取荆南四县后,势力扩张速度过快,导致官员设置相对混乱,但尚书令的地位没有东汉官方制度那么高。此外,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特殊地位有限。然而,即使效果很小,系统也必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没有死亡和权力失衡。
事实上,尽管李燕是一位孤独的大臣,刘备赋予了他统治内外军事的权力,但他将其权力牢牢地束缚在永安地区。这样,蜀汉的权力结构不仅得到了改善,而且不会让李燕过度干涉军事权力。毕竟,他在永安驻扎了很长一段时间,只能掌握永安驻军,但没有办法将军队扩展到成都。刘禅即位后,被提拔为益州牧羊人的诸葛亮立即成为益州的军政领导人。如果他想动兵,他只需要刘禅点点头,李燕根本无法有效地约束他。
因此,刘备以李燕为顾命大臣,实际上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虽然李燕不能有效地约束诸葛亮,但这种军政分离制度必须提前建立。毕竟,即使诸葛亮很忠诚,谁能确保诸葛亮死后,蜀汉不会有野心,甚至取代皇帝呢?
[img]26728[/img]
二是平衡内部政治力量,确保蜀汉统治稳定。汉末三国时期,地方士族巨人影响很大,刘备毕竟以外部势力入主益州。因此,自占领益州以来,其内部一直存在严重的派系矛盾。
当时刘备的文臣武将主要分为张飞、关羽、赵云、简雍四个派系;二是诸葛亮、马良、马苏、黄忠、魏燕、杨毅、费香等荆襄;三是桥周、周舒、杜琼、张毅、张毅、马忠等宜州当地士族;四是法正、李燕、徐静、黄泉、刘巴、孟达、董和、董云。
对于派系,刘备的策略是重用直系和荆州集团,拉拢东州集团,打压益州本土集团。刘备入主益州后,为了这个目的,嫁给了寡居的吴(刘燕的儿媳和吴毅的妹妹)。
当刘备拥有荆州和益州时,刘备可以用自己的直系和荆州集团压制另外两个派系。然而,当“夷陵之战”失败时,刘备完全失去了荆州,这不仅导致荆州集团失去了基础,也失去了继续从荆州学习人才的可能性。因为关羽、张飞、马亮、糜竺、黄忠等。刘备的直系和荆州集团在这场战争前后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荆州内部派系平衡的丧失必然会被打破。
正因为如此,刘备托孤的时候,以李严为托孤重臣,恐怕也有拉拢东州集团的目的。然而,正是因为李严不是刘备的直系,他才将自己视为孤重臣,赋予了一定的实权,但他也将自己的权力限制在永安,以免威胁诸葛亮等直系。
事实上,内部派系纠纷一直是蜀汉的主要隐患。不幸的是,它从未被根除。蜀汉后期人才的衰落,甚至包括蜀汉末年的不战而降,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
@ 刘备将军权力交给李燕,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平衡蜀汉的权力结构和内部政治力量。蜀汉军事指挥官李燕实际上是一个虚假的职位,因为他住在永安。除了调动永安附近的2万支军队外,他根本无法调动其他军队。虽然诸葛亮没有直接领导军队的权力,但他可以通过刘禅向外界使用军队。
然而,正是因为李燕的官方职称大于现实,他对诸葛亮非常不满。诸葛亮在建兴四年(226年)北伐期间,调动李燕率军守卫汉中。然而,李燕无法逃避,但他要求划分五个县设立巴州,让自己担任巴州刺史,从而与诸葛亮势均力敌,但被诸葛亮拒绝,两人不和谐。此后,李燕因自私而推迟粮草押运,迫使诸葛亮退出北伐。李燕因频繁繁的麻烦被废为平民,搬到梓潼,最终在建兴12年(234年)愤怒地死去。
刘备之所以让诸葛亮、李严同为托孤重臣,是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