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校的学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所学校采用汉代儒生训诫考定的治学方法,不同于以理气抽象讨论为主的“宋明理学”汉学也因为“乾嘉学派”的文风简约简洁,重证据列出,理论发挥少,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古代舆车考据图
1、集历代特别是明末清初考据的大成,将中国古代考据学推向高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考据学派。
清代乾嘉学派以“郑学”为旗帜,以“汉学”为标榜。唐代孔颖达写了《五经正义》,字句相当重,名物考证。此外,此时注史之风十分炽热,如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或明音义,或正史事,或详典制,均开史学考据之风。到了宋代,程朱理学虽然盛行,但考证方法依然不断。赵公武、陈振孙之等书籍,欧阳修、赵明诚考录金石,郑樵、王应林考证文献,均取得突出成绩。
作为一名善于讲道理的大理学家,朱子并不重视考证。他在调查古籍和识别小组书籍方面都有描述,尤其是识别假古代文学和书籍,这对后来的学术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王阳明的心理学在明代泛滥,但仍有许多学者在考证和叙述方面。例如,杨慎打开了明代考证的风格,梅卓和胡应林考证了假书,焦红和陈贤研究了文字和古音,然后用智慧测试了方言、谚语和官方制度。
[img]25934[/img]
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和方法直接开启了清初的经验证学风格。清初,顾炎武等学者继承了明代学者的研究结果,考虑到明末以来的空缺学风,强调认真学习,注重考察和实证的简单学风,以这种方式研究经典、文字韵学和历史地理学,为清代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开辟了道路,成为乾嘉学校的“非祖先”。
继炎武之后,康熙时期又有阎若曲的《尚书古文疏证》、《四书释地》;胡渭带着《易图明辨》、《禹贡锥旨》;毛奇龄在《四书改错》中;《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姚恒的《古今伪书考》,还有王锡阐、梅文鼎等关于天文历算的作品。他们都专注于考证,在训斥经书、考释历史地理、考辨文献、天文历算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成为乾嘉学派的直接先驱。乾嘉学派在继承和发展历代特别是清初学者考证成果和考证方法的基础上,将考证学发展为独立学派。
2、大规模整理总结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文献经典,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后代的阅读、利用和整理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基础。
以考证为特长的乾佳学校,在吸收前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2000多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经典进行了大规模、认真、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通过注释、版本鉴定、文字校勘、辨伪、编辑等方法和手段,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和成就,涌现出更多的学者和叙述。在经济学、小学、历史、地理学、金石、考古学、工具书、丛书、类书的研究和编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成果。
3.乾嘉学派有许多严肃的学者,在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上,严谨踏实,一丝不苟,也开启了现代实证学风的先例。
[img]25935[/img]
乾嘉学校取得的学术成就与这种学术态度和方法密不可分,这种态度和方法也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乾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顾炎武在清初倡导的学术风格,强调认真阅读,注重实证,避免空谈,倡导“没有来源,没有来源”。
乾嘉学派在治学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念孙、王引之、阮元等一些乾嘉学者大大推进了传统的学术研究方法,使他们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现代气息。例如,王念孙和王引之的父子在训斥和词语研究中有现代文法的概念,因此当代语言学家吕叔祥认为,他在这方面的工作是王引之书《经传释词》的延续。
乾嘉学派的学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