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要驱五毒呢?所谓五毒到底是什么?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这时,天气越来越热,雨水也越来越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中的许多昆虫也出来活动。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赶走瘟疫毒虫的日子。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蛇、蝎子、蜈蚣、壁虎和蟾蜍五种动物。事实上,将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误解。壁虎是无毒的,但被认为是剧毒的。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来,不安。”五月初五,端午节被认为是“九毒”之首,民间流传着许多驱邪、消毒、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驱除“五毒”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预防疾病。
避免“五毒”是端午节的初衷。端午节前后是初夏。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子滋生,是传染病发病率高的季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把艾叶编成老虎的形状。据说老虎可以威慑百虫驱邪辟瘟。
为了防止五毒,在端午节,一些地区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画“王”字,以避免邪恶;有些地方还缝制五毒衣服和五毒背心,让孩子穿上护身衣;有些人在孩子的脖子、手腕和脚上缠绕五色丝线,以使他们长寿;成年人还给孩子们穿上老虎鞋和老虎口袋。据说他们可以避免“五毒”的危害,等等。
[img]24739[/img]
端午节驱五毒的方法
1、五毒图:在屋内贴五毒图,用红纸印五种毒物,然后用五根针刺“五毒”,认为毒物被刺死,不能再横行。
2、五毒口袋:端午节那天,孩子们应该带上“五毒口袋”,上面有刺绣的五毒图片,这意味着用毒药攻击毒药,以确保健康。母亲或祖母会在口袋里放一个温暖的鸡蛋,或者用温暖的鸡蛋在孩子的肚子上滚几次,说“一年不会胃痛”。
3、戴香包:“戴上香包,娃娃很有趣。”给孩子们戴香包是一种常见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物和丝线绣成的。除了一些雄黄色和苍白的手术外,它还含有由香草制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到驱虫除污的作用。
4、画门符:端午节,人们把“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可以驱除“五毒”,防止瘟疫。
5、五毒鞋: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缝制的五毒虫而得名。五毒鞋是在端午节早上穿的,直到第二年,然后换新鞋,直到孩子三岁。端午节穿五毒鞋的习俗是通过攻击毒药来驱走五毒。
6、五毒蛋糕:端午节食品中的“五毒蛋糕”是一种玫瑰蛋糕,上面刻着蝎子、蟾蜍、蜘蛛、蜈蚣和蛇。五毒蛋糕的馅料大多是玫瑰馅。它们不仅是贡品,而且是家庭成员分享的。它们慢慢咀嚼,对五毒物质有“咬牙切齿”的兴趣。它们还具有以毒攻毒、无灾无病的含义。
[img]24740[/img]
7、炒五毒:将银鱼、韭菜、虾、水竹、黑豆腐干炒成一盘“黑菜”。这是出于解毒等需要。农历五月初五是蛇、蝎子、蜈蚣等毒虫出动的季节。但是古代的消毒技术没有现在发达,吃了这些菜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比如“五黄”一定要有雄黄酒。
@ 为了应对五毒,我们还应该在端午节给扇子、抓蛤蟆、沐浴兰汤、贴永安符、举办钟馗赛等。端午节,有人用红线扫帚扫垃圾,清理干净。
为什么端午节要驱五毒?所谓五毒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