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的音乐一般是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音乐,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狭义上的音乐主要是指宋代以来的南北音乐。
歌曲分为歌剧(或歌剧,包括杂剧、传奇等)和散曲。自元明以来,它们一直很受欢迎,因此后代被称为元曲。同一个单词的姿势相似,但通常可以在单词数量中添加衬里单词,更自由,并使用更多的口语。音乐部分也有宫殿色调,元曲中最常用的是五宫四色调。
[img]23932[/img]
元曲的兴起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是由于元曲建立和完善了体制形式,其体制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音乐和宫调来自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五宫四调,一般称为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
曲子的每一个宫调都有自己的风格,或悲伤或壮丽,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由两个不同的曲牌组成,具有相同的宫调。
2、曲牌:俗称“曲子”,是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江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有335首北曲。每个歌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和唱法,还规定了歌曲的字数、句法和平调。
因此,新歌词可以填写。曲牌大多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词语。因此,曲牌名称与词牌名称相同,但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还有专门用来演奏的曲牌,但大部分只有曲调而没有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格遵守《中原音韵》第十九部的要求,分平、上、去。使用韵有以下特点:平局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调:曲调在用词的平调上比诗歌更严格,而且特别注意每首末句的平调。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相对自由,可以是平调相对,也可以是平调相对,即平调对平调,狭调对狭调。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13种,在语言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很多特点。
主要表现为: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现象较为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用俗语入对。
[img]23933[/img]
6、衬字:曲与词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没有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是指除了曲律规定的必要字数之外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调、句型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子的开头。
在元曲作家中,有220多人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作品。流传至今的作品有4500多首(套、部),其中小令有3800多首(含带过曲),套数有470多套,杂剧有160多部(本)。
在众多作家中,元好问为元曲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出生在金元战争时期,是金元两代诗坛著名的超级巨星。他的作品清晰、清晰、英俊,在启发和规范元曲创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元曲的制度是什么?元曲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