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它是宁寿宫的主要建筑,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时,将宁寿宫改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当太上皇后居住、临朝受祝贺的地方。
位于宁寿宫中轴线前的皇极殿,主楼宁寿宫建在单层石台基上,与皇极殿相连。殿位朝南,面宽9间,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廊顶,前檐出廊,方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两个房间设置殿门,剩下的房间设置阈值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殿内四根沥粉贴金盘龙柱,顶置八角浑金盘龙藻井,下设宝座,等级仅次于太和殿。殿内左侧铜壶滴漏,右侧自鸣钟,制作精美。
殿建在青白石须弥座上,前出月台。御路与走廊相连,直接贯穿宁寿门,周围装饰着白色大理石栏板。在月台左右和走廊两侧设置台阶。寺庙的两侧是垂花门和墙壁。它们与东部和西部的阳台相连,将庭院分为前后两个入口。阳台中开门,东为凝祺门,西为昌泽门。
[img]22803[/img]
布局
丹陛在皇极殿左右分开日羲和嘉量,是反映皇权的重要陈设。御道两侧各有一个六方须弥座,座上有一个重檐六角亭,亭体各有三个篆体寿字。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十五日,石座中心都有铸铁胆,其中改立了灯杆,是古代多用途基座的例子,今只有其座。此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立并安装了一对铜龟、铜鹤和两对鼎炉,现在都不存在了。
模仿乾清宫制度的皇极殿改造。嘉庆元年(1796年)新正传授宝典后,太上皇乾隆皇帝在这里举行了“千老宴”,宴请了90岁以上的老人。当时有5000多名大臣、老人和未入座的人。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先后修复。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分别与奥、美等九国使臣见面。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
开放
在故宫博物院,仅次于太和殿的皇极殿将于2012年5月1日重新开放,并以“原始展示”的形式向公众展示皇宫的原始外观。现在,工作人员正在悬挂室内牌匾,检查文物状况,并安装护栏和观众走向通道。符合安全展览条件的,对公众开放。
皇极殿毗邻珍宝馆。位于外东路宁寿全宫区的珍宝馆,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专馆展示之一,自1958年开馆以来,一直受到公众的欢迎。它曾作为书画馆和珍宝馆的展厅向公众开放。自2004年改陈以来,皇极殿并没有作为珍宝馆的展厅,而是规划为原状的展区也没有对外开放。经过多次整体改造,努力将传统古建筑与现代展览手段相结合,让公众在欣赏精美展品的同时,感受到进入宫殿的感觉。据紫禁城介绍,皇极殿计划仅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五一节举行、“十一”和夏季高峰对外开放。在恶劣天气下,故宫博物院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开放时间。
[img]22804[/img]
修建历史
乾隆皇帝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千老宴”,招待了90岁以上的老人,招待了5000多名大臣、老人和未入座的人。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相继修复。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庆祝慈禧六十岁生日。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分别会见了奥美等九国使臣。慈禧死后,她在这里停止了精神和葬礼。
皇极殿的彩画原本是金龙和西彩画。慈禧太后在这里庆祝她的生日,并将外檐改为方心苏式彩画。1979年重新修复后,乾隆时期的风格恢复。
皇极殿曾作为书画馆和珍宝馆向公众开放。自2004年改造以来,它不再被用作珍宝馆的展览室,而是被规划成一个原始的展览区,以重新修复它。文物专家复制了室内宝座,并对建筑装饰进行了维护和清洁。
乾隆皇帝举行[千老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