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69》记载:“冬十月乙毛,汉帝告祠高庙,使行皇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诏书,禅位于魏。王三在书中辞让,是繁阳的祭坛。辛未,升祭坛,即皇帝的位置,燎祭天地,岳渎,改元大赦。”所以们就来探讨一下曹丕去世后为什么曹氏宗族再也阻止不了外臣夺权了。
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是魏武帝曹操,他的母亲是吴宣皇后卞夫人。建安两年后,长兄曹昂战死万城后,曹植和曹冲也有能力继承曹操的基础。不幸的是,曹冲英年早逝。因此,曹操周围的臣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身上。然而,曹丕拥有司马懿、吴质等顶尖谋士。最后,他在继承权的斗争中击败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img]22596[/img]
曹操病逝后,曹丕顺利继承了魏王的地位,最后在黄初元年,以皇帝的身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黄初元年11月,贵酉以河内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京都有事于太庙,致命;封公的四个儿子被列为侯。追皇太王称太皇帝,考武王称武皇帝,尊皇太后称皇太后。”
曹丕登基后,为了防止曹魏像汉代一样受到宦官和外戚的影响,颁布了“宦官为官不得过诸署令”的法令、“群臣不得玩太后,后家不得当辅政,也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九月甲午,诏书说:‘夫妻与政,乱之本也。从现在开始,群臣不得玩太后,后家不得当辅政,也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人,如有背违,天下共惩。’”
此外,曹丕还过渡削减了藩王的权利。他不仅要求藩王经常更换封地,而且每天都要受到严格的监视,这可以说是一个监狱。例如,黄初二年(221年),曹植被迁至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同年7月改为胡成侯(今山东胡成县)。黄初三,曹植晋升为胡成王,但黄初四,他迁至雍丘王。
[img]22597[/img]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三月乙丑,立齐公睿为平原王,帝弟炎陵公彰为王。第一个封王的妃子是乡公,继承王的妃子是亭子的妃子,公的妃子是亭子的妃子。甲旭,立王子林为河东王。甲午,襄邑幸运。夏四月,立胡成侯植为胡成王。桂亥,还许昌宫。五月,荆州以荆、扬、江表八县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荆州江北诸县为英州。”
虽然这样的措施可以保证曹魏不受宦官、外戚、藩王的影响,但却留下了隐患。这个隐患是曹氏宗亲手中没有兵权,以至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时,一举击败了曹爽集团。即使在咸熙两年(即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也强迫曹让步,改名为晋,曹魏灭亡。
曹丕死后,为什么曹氏宗族再也无法阻止外臣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