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孤独于张昭,而不是孤独于周瑜。我们来看看!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周瑜的美化描写很多,导致小说中周瑜的形象优于史书中记载的周瑜。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孙策平定江东时,战功斐然。“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很合理。
[img]22522[/img]
然而,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周瑜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并没有出色的个人表现。罗贯中为周瑜打出了小说中的亮点时刻(推荐两个,抓住太史慈,打破刘友等)。罗贯中甚至把孙静打败王朗的功劳给了周瑜。因此,周瑜在历史上对孙吴军队的威望并没有小说中那么高。
最重要的是,孙策打败刘友后,周瑜曾离开孙策集团,为袁术效力(袁术遣从弟弟尹代为太守,余尚还活着)。鉴于袁术集团与孙策集团的特殊关系和个人关系,孙策并不在乎周瑜离开自己为袁术效力,也隆重欢迎周瑜的回归,但周瑜毕竟是一个跳槽的人。
[img]22523[/img]
正因为如此,周瑜在孙吴的资历略逊于张昭、程普等人,程普早年对周瑜的厌恶也与此有关。虽然周瑜回到孙策手下后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他逐渐成长为孙策手下的一流将军。然而,周瑜的资历和威望还不足以让他成为孙吴江北南渡士人集团的第一代表。这个职位一直是张昭的。
当时江北南渡士人集团孙策集团的统治基本盘,托孤之臣一定要让统治基本盘的第一代表担任。因此,孙策死前孤独于张昭,而不孤独于周瑜。
为什么孙策在临终前孤独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