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谁是导致唐朝皇帝死后头衔过多的“始作俑者”。让我们看看!
[img]22514[/img]
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在贞观九年(635年)去世,唐太宗给父亲的头衔是太武皇帝(群臣上的头衔是太武皇帝)。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去世,唐高宗给父亲的头衔是文皇帝(百僚上的头衔是文皇帝)。由此可见,唐朝皇帝的头衔在这个时候没有太多的字数。
然而,在上元年(674年),唐高宗被称为皇帝,武则天被称为皇后,武则天的政治影响继续增强。武则天女王是一位特别喜欢在名字上工作的政治家。因此,李渊和唐太宗的死亡名称在上元年(674年)分别成为“神耀皇帝”和“文武圣皇帝”,死亡名称的数量开始增加。
[img]22515[/img]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给唐高宗的头衔是“天皇大帝”(大臣上的头衔是天皇大帝)。虽然唐高宗的功绩确实不错,但“天皇大帝”的头衔还是太过分了。武则天开始这个头后,唐朝皇帝的头衔开始出错,比如唐睿宗的头衔“大圣贞(真)皇帝”。
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追溯唐高祖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太宗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高宗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唐中宗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唐睿宗是“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从那以后,唐朝皇帝的死亡头衔不少于四个字,死亡头衔的数量太多了。
总的来说,唐朝皇帝死后头衔过多的问题始于武则天,形成于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
哪位皇帝开始了唐朝皇帝死后字数过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