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氛围活跃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摧毁。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完全包含在东周王朝。所以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赵国的君主是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位正式称王的君主,一起来看看吧!
“三家分晋”后,赵的综合实力在“三晋”中排名第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赵在战国初期未能实施有效的变化,导致魏成为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从那以后,直到赵继位,赵基本上都是大国(如魏、齐)的附属盟友。
[img]22441[/img]
由于赵国是大国的附属盟友,赵国当然不敢像赵武灵王继位前的盟友一样正式称王。赵武灵王继位后,试图通过“胡服骑射”改变赵国的地位,但在“胡服骑射”完成之前,赵武灵王还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改革的外部环境。
此外,让赵国称王的历史事件是周显王46年(前323年)的“五国王”。“五国王”的本质是,魏国和韩国为了建立北方联盟,用承认称王来吸引其他三国。但除了魏、韩、赵、燕,“五国王”还包括中山国。
赵武灵王对外扩张的第一个目标是中山国,当他承认中山国在“五国王”时被称为王时,他承认中山国是魏国和赵国的共同盟友,这对吞并中山国非常不利。然而,面对其他四国联合会的战略压力,赵不得不承认中山国被称为国王。
[img]22442[/img]
因此,赵武灵王承认中山国被称为国王,但他不被称为国王,所以他拒绝接受“五国王”,也就是说,他不承认中山国是盟友。然而,赵武灵王并没有被称为国王,也没有被称为国王,四国也没有以此为借口向赵问罪。直到赵武灵王吞并中山国,赵才被称为国王。
总的来说,赵国最终正式称王。一方面,他担心称王会引起大国的进攻;另一方面,他准备吞并中山国。然而,赵国晚称王导致北方五国未能形成与秦国竞争的纵向,这为秦国向东的扩张扫除了一大障碍。
赵国为何说直到赵武灵王吞并中山国后才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