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武则天打击这位政敌的措施为何反而让他成长为大唐名将,一起来看看吧!
武则天作为中国古代前所未有的女皇帝,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正因为如此,武则天一生中多次以严厉的手段打击政敌。许多政敌都采取了武则天的打击措施,一事无成,甚至死亡。
[img]22197[/img]
有趣的是,一位政敌武则天的打击已经成长为唐朝的一代著名将军。几十年来,他的政治影响对武则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什么武则天打击政敌的措施会让他成长为唐朝的著名将军?
对于喜欢隋唐小说的朋友来说,他们一定知道裴仁基和裴元庆的父子。隋末历史上,裴仁基、裴兴成(裴元庆原型)确实是著名将军的父子,也促使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著名将军回到唐朝。
然而,裴仁基的小儿子裴行节却没有像父亲和兄弟一样在隋末唐初露头角。贞观时期,裴行节考上科举考试,担任左屯卫仓曹参军。时任左卫中郎的著名将军苏定方非常欣赏裴行节,并教授了他所学的兵法。
但贞观时期是太平治国,少数对外战争也被李靖、李积、侯君集、薛万彻、李道宗等初唐名将承包。就连苏定方当时也只能为这些名将打下手,冲先锋,更别说他的学生裴行俭了。
[img]22198[/img]
因此,满腹兵法的裴行俭在贞观时期没有机会领兵打仗,只能当文官。唐高宗永徽时期,近40岁的裴行俭担任长安县长。这时,裴行俭卷入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暴。
这场政治风暴是著名的“废王立武”,裴行俭支持长孙无极。在与长孙无极、楚遂良举行的秘密会议上,裴行俭认为立武则天会扰乱国家,被唐高宗、武则天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西州是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当时,它属于一个偏远和战争频繁的地区。武则天想扼杀裴行俭的政治生活。但出乎意料的是,对于满腹兵法的裴行俭来说,战争频繁的西州是施展军事才华的最佳舞台。
因此,在西州都督府长历史上的十年里,裴行俭一方面整顿了武备,安抚了人心,另一方面收集了周边政权的信息。由于其突出的成就,裴行俭在林德两年(665年)晋升为安西都护,在大唐西域形成了巨大的威望。
[img]22199[/img]
从那以后,裴行俭基本上负责唐朝在西部的战争。百战百胜、屡立大功的裴行俭成长为唐朝著名将军。苏定方死后,裴行俭成为唐军的第一代表人物,担任礼部尚书、校右卫将军。
永隆二年(680年),60岁的裴行节率超过30万唐军彻底解决了西突厥问题。《旧唐书》被称为“唐朝出师之盛,未有之也”。裴行节的人生也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像李靖、苏定方一样在武庙排名的世界著名将领。
正因为如此,只要我们谈论唐朝的名将,裴行俭就是必须关注的历史人物。但很多人忘记的是,裴行俭之路的开始是武则天对政敌的打击。
为什么说裴行俭之路是武则天对政敌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