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氛围活跃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摧毁。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完全包含在东周王朝。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秦穆公为什么要把“勤王称霸”的天赐良机送给晋文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襄王三年(前649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发动叛乱,迫使周襄王逃往郑国。无奈的周襄王不得不号召其他诸侯国“勤王”。但当时是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没有实力号召诸侯了,包括郑国在内的很多诸侯都没有响应“勤王”的号召。
[img]22051[/img]
周襄王的“勤奋之王”号召对中小诸侯来说是一件闲事,但对于一个致力于统治的大国来说却是不同的。特别是自齐桓公统治以来,“尊王熙夷”已成为聚集诸侯和霸主的重要旗帜。东周的“王子带来的混乱”只是为一个致力于统治的大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尊重国王”的机会。
秦穆公得到周襄王落难的消息后,立即在黄河西岸集结大军,准备“秦王”。秦穆公已经等了几十年了。但奇怪的是,秦穆公在即将开兵的时候,在晋文公的要求下退役,把“秦王称霸”的天赐良机交给了晋文公。为什么?
@ 就血缘关系而言,晋国是姬姓诸侯,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秦国是外姓诸侯,祖先秦非子是商朝重臣恶来的后代。就地位而言,晋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因此,晋文公主动领导整个“勤王”行动,秦穆公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礼法。
@ 秦国是春秋初期建立的诸侯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如晋国。晋文公即位后实施改革,任命贤人。晋国已成为春秋最大的国家,国力超过秦国。如果你和晋国翻脸,秦国可能会厌倦应对外部威胁。你怎么能有精力争夺霸权呢!
[img]22052[/img]
@ 秦国位于黄河西岸,晋国位于黄河东岸。晋国正挡在秦国东进的路上。秦国要想进入中原,必须打败或联合晋国,否则即使“勤王”成功,也不会成为霸主。晋国的国力高于秦国,秦穆公无能为力,不需要和晋文公翻脸。
经过综合考虑,秦穆公认为秦国没有条件和实力与晋国竞争,最好给晋文公一个“勤奋王称霸”的好机会。作为回报,晋文公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秦国进入中原,发展势力。成为晋国下的第二大霸主也是秦国的重大进步。
为什么秦穆公在周襄王落难时给晋文公【勤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