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以下是侯君集公开表示要谋反,唐太宗为什么不做任何处置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谋反”是古代历史上最严重的指控,也是“十恶不赦”之首。大多数皇帝不会放过“谋反”的人,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宁愿浪费3000英镑,也不愿放过一个”。“谋反”也是古代政治斗争中消灭政敌最常用的指控。我不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人死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工部尚书张亮换任洛州(今河南洛阳)都督,到负责官员调动的官员部辞职。结果官员部尚书侯君集对张亮说:“谁排斥你?”张亮觉得这很奇怪,就顺口回答:“当然,你排斥我。还会有别人吗?”
[img]22049[/img]
出乎意料的是,侯君集说:“我为唐朝安定了一个国家(高昌),但结果激怒了天子,没有给我任何奖励!”然后侯君集对张梁说:“我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你能反抗吗。如果你想反抗,我一定会和你一起反抗!”
张亮立即向唐太宗报告了侯君集。但唐太宗说:“你和侯君集都是英雄(凌烟阁英雄)。没有人听到他对你说的话。如果他派人调查,他肯定不承认,也不能调查结果。”于是他把这件事压下来,像往常一样对待侯君集。
既然侯君集已经公开宣布要谋反,唐太宗为什么不做任何处置呢?
@ 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定高昌,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由于侯君集私下配备了无辜的人,贪污了高昌的宝藏,纵容他的士兵在高昌抢劫,班主任被判刑下狱。然而,唐太宗在侯君集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要求侯君集在几天内出狱并恢复他的职务。
[img]22050[/img]
虽然官员恢复了职位,但侯君集毕竟犯了罪,升职的奖励自然消失了。唐太宗所做的是合理的,仁慈和正义的,但侯君集觉得皇帝对自己不公平,整天抱怨。唐太宗非常了解侯君集的性格,认为“叛乱”也是一种抱怨,并不在乎。
@ 贞观十七年(643年),王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夺权之争”已经完全公开。侯君集离王子阵营很近,而张亮则倾向于魏王阵营。张亮的告诉不排除唐太宗没有做任何处置,因为他打算打击政敌。
不幸的是,唐太宗的几次留情并没有让侯君集迷失方向。就在几个月后,王子李承乾谋反事泄,侯君集被发现直接参与谋反计划,最终无法逃脱异地的悲惨结局...
侯君集多次声称要谋反,为什么唐太宗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