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这个人差点被李世民杀死,房玄龄要让他进秦王府。让我们看看!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中,房玄龄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大臣之一,被誉为“房谋杜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策略和工作只是房玄龄的一部分才能。房玄龄最强大的地方是发现和推荐人才,这对李世民来说非常重要。
例如,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的杜如晦差点离开秦王府。正是房玄龄及时向李世民推荐的,杜如晦才留在秦王府,最终成为唐朝的一代名人。此外,房玄龄对人的认识视野非常独特,甚至毒辣。杜淹是著名的代表。
[img]22031[/img]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但他和侄子的关系很差。杜淹曾是王世充的官员尚书,他全心全意地为王世充效力。杜淹曾在王世充面前诽谤杜如晦的哥哥。杜如晦的弟弟杜楚科也因诽谤被王世充关进监狱,差点饿死。
因此,平定王世充后,李世民决定处死杜淹。杜如晦不想救这个无情的叔叔,但他受不了弟弟杜楚科的哭泣,所以他还是请李世民留住杜淹的生命。李世民非常尊重和信任杜如晦,所以他看到杜淹的死罪在杜如晦面前被免除,并被贬为平民。
[img]22032[/img]
出乎意料的是,不久之后,方玄龄突然听说王子李建成准备召杜淹入东宫。方玄龄知道,虽然杜淹的性格有争议,但他非常擅长阴谋。如果他加入王子李建成阵营,这将对秦王府构成巨大威胁。所以方玄龄先开始了,把杜淹招进了秦王府。
武德七年(624年),秦王府策划了“杨文干谋反”事件,杜淹是整个事件的制定者和交易者。“杨文干谋反”事件也是李世民通过法律手段最接近王子的机会。唐太宗登基后,杜淹成为贞观宰相之一。贞观两年(628年),杜淹死亡。
为什么方玄龄要先下手为强,把杜淹招进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