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唐高宗为什么要传播许敬宗与“乡巴佬”相比的言论,一起来看看吧!
在永徽六年(655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那就是唐高宗的“废王立武”事件。许多来自普通地主的官员通过“废王立武”掌握了朝廷权力,基本结束了士族的政治影响。这些普通地主官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徐敬宗。
[img]21999[/img]
许敬宗是隋朝伟大事业时期的科举学者。他很有才华。早年,他和魏正一起在李密手下做了一个记室。唐朝归降后,他成为李世民秦王府的学士之一。唐朝高宗李志当王子时,许敬宗担任王子右妾。因此,许敬宗是李世民和李志父子两代的元朝大臣。
然而,由于个人道德和出身,许敬宗前半生的仕途相当不顺利。以许敬宗的才华和资历,他早就应该当宰相了。但直到唐高宗永辉时期,许敬宗才是礼部的尚书。当时压制许敬宗的势力主要是以长孙无极为首的士族集团。
当唐高宗开始扳倒长孙无极集团的“废王立武”时,许敬宗立刻意识到这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天赐良机。因此,许敬宗很快成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夫妇的心腹。为了在朝廷各方争取“废王立武”的支持,他被长孙无极骂了一顿。
当时,许敬宗在朝廷宣传“废王立武”:“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天子立一后,何预诸人事,而妄生异议?”
理论上,许敬宗把唐高宗和“田舍翁(乡巴佬)”比作这句话,应该是一种非常不尊重的言论。但是唐高宗一点也不生气,特意找人传播许敬宗的话。为什么呢?
@ 虽然许敬宗的话有点粗俗和不尊重,但这句话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乡巴佬”可以做更多的十斛小麦,大皇帝李志实际上是一个大臣,不能做到。所以呼吁忠于唐朝的大臣们:皇帝被一个强大的大臣强迫甚至“乡巴佬”,你必须继续观望吗?
[img]22000[/img]
@ 徐敬宗的话还指出,换皇后完全是皇帝自己的事。为什么长孙无忌这些“人”在这里“妄生异议”?徐敬宗的意思和李积的“为什么要问外人这个陛下的家事”差不多:换皇后完全是皇帝的事,长孙无忌作为大臣不应该干涉和阻挠。
因此,许敬宗的话有这些含义。因此,唐高宗和武则天不仅没有责怪许敬宗,还派人到处传播这些话,这几乎成为“废王立武”期间“立武派”的总纲领。
许敬宗说了唐高宗李治的坏话,为什么不下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