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李世民改了史书,为什么还会留下尉迟敬德逼李渊交权的记录。让我们看看!
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奉李世民命令的尉迟敬德武装出现在皇帝李渊面前,迫使李渊同意立李世民为王子,并将国家实际最高权力交给李世民。对唐朝历史影响深远的“玄武门之变”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主要目标。
[img]21979[/img]
许多人认为,李世民为了王位的合法性,大规模地“篡改”了历史书,从而掩盖了“玄武门之变”的不正当性,塑造了自己的“完美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威胁李渊权力的“不忠和不孝”被历史书记录下来,成为正确理解“玄武门之变”性质的有力证据?
@ 李世民对历史书记载的所谓“修改”,主要是为了改变历史书记载的情感立场,适当抹黑对手,掩盖一些秘密细节,淡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杨文谋反。然而,李世民并没有篡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实。历史书记载了自己射杀大哥和侄子的无情举动。
[img]21980[/img]
因此,魏迟敬德威胁李渊交权的“不忠不孝”行为自然不会被历史书所掩盖。总的来说,虽然李世民修改了历史书,为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找到了合法的理由,但他从未真正否认过“玄武门之变”的违法性质,这比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和明成祖朱迪要好得多。
@ 尉迟敬德在战场上的功劳和与李唐皇室的关系实际上与秦叔宝相似,但凌烟阁英雄的排名(尉迟敬德第七,秦叔宝第二十四)与朝廷的影响大不相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把威胁李渊交权的伟大功劳掩盖起来,那么李世民在贞观时期对尉迟敬德的奖励和重用难道就成了“奖惩不公”和“知人不明”吗?这是君主的禁忌。毕竟,对于皇帝来说,“治国有道”比个人道德水平重要得多。
为什么尉迟敬德威胁李渊交权被史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