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约8000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相继出现,国力逐渐衰落。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李世民为“玄武门之变”制定了什么计划。让我们看看!
一、伏杀太子和齐王
王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是当时秦王李世民最大的政治对手,所以整个政变的第一个目标当然是杀死这两个人。当时,秦王的力量远低于王子和齐王(秦王约800人,王子至少数千人),只能通过突然袭击来实现目标,后来实际的“玄武门变化”就是这样。
[img]21899[/img]
二、控制唐高祖李渊
宫廷政变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控制最高权力的皇帝(有时是太上帝)。唐中宗王子李重军的政变失败了;唐玄宗发动的“先天变化”是唐瑞宗及时控制权力的成功。作为唐朝的“政变之祖”,李世民不会考虑这一点。
玄武门的变化发生时,整个宫廷卫队基本上一动不动,皇帝李渊也奇怪地在太极宫的海池上划船。当尉迟敬德来威胁李渊交权时,他没有被宫廷卫队阻止。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李渊很可能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
这一点可以从“玄武门之变”后的功绩奖励中看出。唐太宗登基后,将长孙无忌、方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列为“玄武门之变”的一流英雄,但侯君集的功劳在史书中的记载却模糊不清。有人认为侯君集很可能是当时带兵控制李渊的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史书隐藏了相关记录。
[img]21900[/img]
三、密谋转移洛阳进行长期对抗
洛阳是与长安并列的国都级大城市,也是李世民集团的大本营。陕西东道大行台(李世民是最高长官)位于洛阳。因此,当“玄武门之变”来临时,李世民肯定会考虑到他在洛阳的强大力量。
早在王子之争开始时,李世民就派遣了他的两位心腹干将(屈突通和张亮)到洛阳,几乎将洛阳管理成一个“独立王国”。李世民集团肯定会计划在不利情况下退到洛阳进行长期对抗。
这也可以从“玄武门之变”后的功行奖励中看出。唐太宗登基后,根本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屈突通和张亮获得了与张公谨、程咬金、秦琼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相似的奖励和官职。由此可见,当“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世民集团应该在洛阳做好准备。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集团在洛阳做了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