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唐铎:“那些日子,飞机几乎是带血作战的。”
1944年,唐铎终于获得了上前线的机会。在苏联生活了近20年的湖南男子终于扔下鞭子登上了战斗机。作为苏军某空中射击团副团长,他多次飞往前线,与敌机激战。当战争接近尾声时,往往会更加残酷。唐铎经常见证一些战斗英雄开车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最让他难过的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在空战中一个接一个地牺牲。
后来,当唐铎回忆起这些年时,他不禁感慨万千:“在那些日子里,几乎所有的飞机都是用血战斗的。每次战斗回来,后面的一些空乘人员受伤,一些人死亡。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人们抬起受害者,修理飞机,换上另一个人,立即起飞参加战斗。”唐铎说:“有一次飞机回来的时候,我正在和机舱后面的射手说话,说着说着,射手就沉默了。我以为他睡着了。飞机着陆后,我发现他已经死了。”
[img]20027[/img]
唐铎是个传奇人物。1904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参加革命,成为广东国民政府军事飞行学校实习生。1925年,他被派往苏联学习航空技术,并在苏联空军第二、第三飞行学校、空军战斗学校和飞行观察学校学习。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时,唐铎在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直到1942年8月毕业。获得航空机械工程师学位的唐铎被分配到利比茨克空军高级军官学校担任少校教官。唐铎教学认真,深受学生喜爱。在此期间,一批又一批飞行员从课堂上毕业,去了战场。
为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唐铎多次向上级报告,申请上前线,但均未获批准。直到1944年,战争即将结束,唐铎才如愿以偿,担任苏军某空中射击团副团长,奔赴前线。唐铎参加了后期对德作战,他多次率机飞往前线,与入侵的德机空战,屡建战功。他获得了卫国战争最高荣誉——苏联卫国战争勋章,因为他在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
1953年,唐铎告别苏联回国,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1955年,他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他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为中国空军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铎回忆卫国战争:飞机着陆发现周围的人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