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漠北决战胜利后,汉武帝一次性掏出50多万金奖励部队。这个概念是什么?相当于西汉的年度财政收入!问,哪位皇帝如此慷慨?
废话少说,然后上次书说,谈谈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后两招。
第三大措施是崇“武”两个字。
正如前面提到的,太尉在景帝时代有时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军事指挥官混得这么差,别人就不用说了。在这种状态下,谁会有多大的精力让士兵把头放在裤腰带上,像狼一样攻击匈奴?
@ 汉武帝决定提高军人地位,而且速度要快,步子要大。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他将卫青提拔为将军。这是什么级别的官员?相当于国防部长兼总理,军政大权一把抓。他们不仅可以管理自己的军事,还可以干预总理的政治和民事事务,使总理越来越无事可做,成为闲职。以前丞相府门前车水马龙,门槛都要被打破,这以后就不行了,门可罗雀。史载:“坏以为马厩车库奴隶室已经过去了。”①
汉武帝还设立了“武功爵”,以激发普通士兵的积极性。商鞅试过这个想法,效果很好,汉武帝进一步发扬光大。一般原则不变——杀敌越多,斩首水平越高,官爵和奖励越好。②在汉武帝手中,侯爵共有98人,其中将军53人,匈奴等少数民族29人降汉,占92%。不是没有亲戚或世袭而不是军事封侯,而是只有7个可怜的。③除了令人羡慕的官爵,还有金光闪闪的黄金。漠北决战胜利后,汉武帝一次性掏出50多万金奖励部队。这个概念是什么?相当于西汉全年的财政收入!④古往今来,哪位皇帝如此慷慨?朋友们都要惊呆了。
[img]19706[/img]
最后一步是增加“马”。
根据军事学家的研究,骑兵的战斗力相当于50个步兵!⑤如果汉武帝想和匈奴打交道,没有很多很多马是做不到的。虽然他继承了30万匹马的丰富遗产,但因为只有5-16岁的中年马⑥只适合战马。这样的排除,可以用来对抗匈奴的马并不多,必须增加马。
哪个衙门负责养马?太仆寺。问题是养马只是太仆寺负责的众多事务之一。汉武帝有办法。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他成立了新的水衡都尉,划走了太仆寺所属的六个天子,使太仆寺能够专注于军马的发展。这一举动效果明显,仅边境36个马场就增加了10万匹马。
除国有单位太仆寺外,汉武帝还积极鼓励民间养马。汉书武帝纪有句话:“天下马少,平杜马匹二十万。”⑦啥意思呢?西汉早期利用价格杠杆刺激私人马匹,一匹马的价格上涨到1万元以上。还是汉武帝大气,一下子涨到20万!⑧既然养马赚了这么多钱,老百姓肯定会蜂拥而至,根本不需要苦口婆心的爱国教育和动员。这么好的政策,竟然有“刁民”不满意。怎么回事?有人说:我不想要钱,我想当官。这种事情应该下来,那就是卖官卖爵。但为了得到更多的马来对付匈奴,汉武帝咬紧牙关:是的!
汉武帝多管齐下,使养马成为西汉全军全民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跃进”,养马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记载:“长城以南,滨塞县,马牛纵容,积累和分布。”⑨
嗯,一切都准备好了,东风也不欠,该和匈奴比划了..
引证资料来源:
①(汉)班固:《汉书》(卷58·公孙鸿卜儿宽传第28),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992页。
②汉武帝批设11等武功爵位,士兵根据战功大小授予相应爵位。授予个人武功爵士一般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杀敌数量(杀敌2人可升级1级;杀敌5人可升级2级;杀敌8人可升级3级);二是杀敌地位(杀敌第一人,可升一级)。对集体立功的,将重新奖励其统兵将领,如杀敌8000多人可封侯。见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第五卷西汉军事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07页。
③根据《史记》(卷22·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汉书》(卷19下·百官公卿表下)、《汉书》(卷18·外戚恩泽侯表)。
④宋超:《汉匈战争300年》,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第33页。
⑤白音查干等:2007年第10期、第246页的《匈奴:不可忘记的草原民族》、《中国国家地理》。
⑥马的寿命一般为20~30岁,5岁前是幼马,5岁。~16岁是中龄马,16岁以后是老龄马。显然,中龄马最适合作战马。另一方面,母马通常在4岁时怀孕,怀孕约11个月。
⑦(汉)班固:《汉书》(卷6·武帝纪6),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27页。
⑧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00页,《中国军事通史》(第5卷西汉军事史)。
⑨(汉)桓宽:盐铁论(卷8西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6页。
漠北战败匈奴 汉武帝劳军砸了多少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