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灾难。一个接一个,不同语言、高鼻深目的蛮夷戎狄涌入中原,杀向中国。
晋朝南迁,衣冠南渡,被朝廷和精英阶层抛弃的底层民众像羔羊一样被宰杀,黄河的尽头都是丘墟,像地狱一样。
然而,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西北凉州,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已经成为避难的天堂。当时长安有民谣说“秦川血无腕,只有凉州倚柱观”。翻译成人话说,关中的血可以淹到手腕上。只有凉州人才能悠闲地吃瓜子,靠在柱子上看战争恐怖片。
外面的血流成河,凉州却独享安乐祥和,人们奔赴,人心归附,与刺史张傲的治理策略有很大关系。
[img]19078[/img]
西晋民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4月,张傲贴出安民通知,征求批评意见,听取不同声音。“所有的官员和人民都可以举起他们,欣赏布羊米。”只要我能指出我犯了什么错误,合理地说一、二、三,我就会奖励布、缎子、肥羊和谷米。
这种广泛的英雄帖子邀请人们讨论朝政是什么,讨论大政策的做法。虽然它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绝望的噪音,但在中国古代却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专制主义”的中央政府每隔几年就会发出这样的通知,让人们讨论朝政。即使他们抓住了风和阴影,他们也会改变它,鼓励它,不会被贴上谣言和挑衅是非的标签。
公平地说,张石的通知是非常真诚的,不仅是无辜的,而且是物质奖励,也是吃和穿暖和的生活必需品,在战争时代,这些东西更温暖的胃和身体。
但在一个人看来,张傲做得不够,只鼓励人们妄议政治,不能达到决策方法民主化、决策程序科学化的效果。
这个人就是负责政法工作的奎瑾。
看到通知后,奎瑾立刻找到了张傲:老板,这样做,不一定行啊!你处理政务夜在公,善做善成,大大小小的事务,不管大小小,都是一个人自己裁决的。事情还没研究过,你不仅定了调子,还做了决定。下面的人还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吗?你只能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如果你做出这样的决定,更不用说三核桃和两枣的奖励了,那就是赏金银珠宝。谁敢说实话?“虽然赏之千金,终不敢言也”。
问题提出了,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让人说话,提出意见?张傲看着奎瑾,快想辙。
[img]19079[/img]
奎瑾接着说,其实很简单。以后处理政务的时候,不要急着做决定。先听取各部门和单位的意见,问他们想做什么。在做决定之前,每个人都会畅所欲言,集中精力做出决定。这样,干部和人民就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用你的奖励来鼓励他们。“你应该少损害你的智慧。所有的政治事务都会延伸到小组,让他们尽力而为,然后采取行动。何必赏也”。
奎金的建议实际上是听取决策后的公众情况,作为决策前的公众舆论,使公众的角色从事后的批评和讨论转变为事先的参与和讨论。今天,这种评论相当于与老虎谋皮,很可能被一些心胸狭窄的人视为混乱,奎金的政治生活甚至会结束。
然而,在张傲听来,奎瑾的一番高论,却是悦耳的忠言,不但要听从采纳,还要大大提拔,“从此,加瑾位三等”。
十六国大乱之世 凉州为什么独成人间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