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农民起义是明代广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起义。其范围包括平乐府江、桂北永富古田、宜山怀远等大藤峡地区。这是广大农民反抗明朝政府和地主的斗争。
[img]12494[/img]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壮族为主,瑶族和汉族人口众多,瑶族是大藤峡地区的主要地区。明朝成立后,沿袭历代王朝制度,在当地设立土司统治人民。广西共设立土司县33个,土司县4个。土司制度的实施加深了对当地普通人的剥削。许多农民开垦的耕地被政府绅士抢走,农民不断反抗。大藤峡地区没有土司制度,但随着镇压人民反抗的需要迅速建立起来。在土司的统治下,当地瑶族人不仅需要缴纳沉重的税费和劳动力,还需要土司手中的生杀权。随意杀人是很常见的。地方政府不仅纵容这种行为,还公开占领田地,横征暴敛,官员腐败盛行。
[img]12495' />
@ 明朝成立之初,当地颁布了《军事卫生法》,军事设施分散,巨大的军事支出由当地瑶族、壮族和汉族人民承担。因此,从洪武年间到天启年间,大藤峡爆发了十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的活动范围不仅在广西省,而且多次打击广东、湖南、江西等省,对明朝构成了巨大威胁。大藤峡的农民起义军势不可挡,震惊了明朝廷。朝廷下令采取武力征剿手段。成化第一年(1465年),明宪宗派韩勇率兵大规模围剿大藤峡农民军根据地16万人,最终突破四个山寨,起义军被迫撤退。@ 朝廷利用广西不生产盐的现状禁止大藤峡地区的盐运输,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瓦解大藤峡起义方面发挥了作用。
[img]12496[/img]
大藤峡起义持续了200多年。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动摇了明朝政府的统治,削弱了广西的统治基础,最终迫使明朝政府做出让步,减少了当地的税收和兵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色彩。
大藤峡农民起义怎么了?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