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是袁绍和曹操官渡决战前的两场前哨战。袁绍在这两场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的两位最勇敢的将军颜亮和文丑都死于这两场战争。特别是颜亮在白马之战前半段表现出了巨大的威望,以强大的武力震慑了曹操的“将军栗然”,最后,关羽在千军万马中一刀杀死了颜亮。
[img]12237[/img]
关羽用一把刀杀了颜亮。《三国志》中的描述相对简单,只说“羽毛看到了指挥官的盖子,策马刺在万众之中,斩首,绍诸将军无法成为一个人”。然而,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的描述比《三国志》要详细得多。“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凤目圆睁,蚕眉直立,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亮在指挥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红兔马快,早就跑到了前面。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在马下”。关羽杀颜良的时间很短,可以说是秒杀。三国时期,只有一次他在万军中杀了将军。关羽将来可以称之为武圣。说实话,这和杀颜良有关。
后人对《演义》中的描述提出了许多质疑。例如,关羽凭借红兔马迅速偷袭。他的实际武力不一定比颜亮强。们不做详细的分析。我们来谈谈关羽为什么要“倒青龙刀”,而不是正常平握或用青龙刀杀颜亮。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关羽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倒青龙刀”简直就是神之笔。你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分析一下。
[img]12238' />
首先,“倒提青龙刀”就是反手握刀尖向上。关羽和红兔马的人高马达有很大的隐蔽性。此外,河北军队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从颜亮的“想问的时候”可以看出,颜亮真的没有突然找到关羽的青龙燕月刀。以前有人说刘备之前跟颜亮说过他二哥关羽的特点,让颜亮帮忙注意。从“方欲问时”的角度来看,可能真的有这种可能。想想看。无论关羽是平握刀还是举刀前进,这样的动作显然意味着我是来杀你的。颜亮从远处看到一个人拿着刀或者拿着刀来找他。傻瓜知道他是来杀他的,肯定会提前预防,不管你是不是刘备的二哥。
第二,杀颜良讲究的是迅雷不如掩耳的突然性,用的时间越少越好,也越容易成功。无论关羽是举刀还是平握刀,都需要时间才能先举起来砍下来或者砍下外轮刀;倒提青龙刀不是这样的。他直接从下往上挑。这样的挑杀比砍杀少了一个程序,相当于节省了一半的时间。不要低估节省的时间,这对当时至关重要。还有一点,红兔马高速冲过来,加速得很快,所以关羽突然向上挑杀的力量更是惊人,为一刀杀颜良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img]12239' />
@ 与普通刀不同的是,青龙燕月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有两个上翘的刀尖,一个在前面,另一个靠近刀柄。即使一般刀向上挑,也只能是前端刀尖刺中的对手。青龙燕月刀的两个刀尖自然比一个刀尖更容易挑杀和处理。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红兔马真的很快。关羽需要在红兔马靠近颜亮的那一刻,青龙燕月刀顺势挑起刺中颜亮。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说“策马刺在万众之中”和“刺在马下”。这个刺真的很棒。关羽杀了颜亮,但实际上是“倒提青龙刀”的刀尖向上。杀颜亮的是刀尖而不是刀身(刀身是砍而不是刺
)。对关羽来说,颜良在两把刀的尖刺中比横劈或砍杀更有把握。
[img]12240' />
关羽的“倒提青龙刀”其实是他分析战场形势后深思熟虑的举动,但一个简单的“刺”对关羽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杀颜良讲究的是“快、准、狠”和一击。这完全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关羽出刀的那一刻,要和红兔马的速度紧密配合。出刀快的时候,红兔马还没到颜亮,就给了颜亮反应的时间。赤兔马已经从颜亮身边经过,也杀不了颜亮。你不得不佩服关羽对节奏的老把握。从这个角度来说,颜亮被关羽秒杀并没有冤枉。
在白马之战关羽一刀杀颜良之前,为什么要倒提青龙刀?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