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位做了什么?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收服突厥
虽然内部没有对手,但外部仍然不和平。突厥首领杰利可汗听说唐朝政局动荡,认为有机可乘。亲率大军一路南下,几乎没有任何抵抗,来到渭水北岸,与长安城隔河对峙。而此时,长安市的兵力并不多,大队人马在哪里?原来李世民想半路拦截突厥部队。然而,杰利可汗并没有与唐军作战,而是加快了行军速度,绕过防线,直奔长安城。
当整个朝野上下惊慌失措时,李世民非常冷静。一方面,他调动其他部队支援,另一方面,他要求拦截的部队迅速回援。自己要亲自出城会杰利可汗,为援军赢得更多的时间。大臣们纷纷劝说:“这是不可能的,这太危险了。李世民平静地说:“我们唐朝供奉突厥已经快十年了,但突厥仍然不满意。我迟早会和他们战斗,但不是今天。只想告诉他们,我们不怕他们。说完,找了五个熟悉突厥人的大臣出城,直奔突厥大军。
杰利可汗看到李世民带了这么多人,很奇怪,心低声说:“都说这个男孩可以战斗,没想到这么疯狂,没有陷阱,先看看没关系。出乎意料的是,李世民一个人径直来到桥上,大喊其名。突厥士兵的目光转向了“大汗”:“老板,叫你。杰利可汗犹豫了一下:“直接射死这个男孩,传出去不好听。过去看看,不能装,不然以后怎么能在兄弟面前混啊。“为了示威严,杰利可汗也打马直接上桥,没有表现出任何停顿。突厥士兵暗暗称赞:“老板真厉害!”
两人接近后,李世民首先发言“汗流浃背,别来无恙”,唠叨家常。但说到关键问题,却提高了声音。两边士兵的感觉是唐王在质疑汗水。而且正说着,唐军大队的人马也来了,但人数并不多。然而,杰利可汗看得很清楚,发现这些军队显然不是一批来的,后面可能会有后续部队:“唐军的支援可以足够快。这时,李世民也停止了闲扯,再次提高了声音:“汗流浃背,如果今天开战,对我们双方都不好。如果你撤军,我的大唐不会让你白跑。你可以提出你想要什么。此外,为了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将继续遵守协议,为您做出贡献。说着,李世民上前一步,低声说:“汗流浃背,你也应该知道,在你身后,有尉迟恭的二十万部队在回援。突然,又大声说了一句,“我李世民一直在说话算话。杰利可汗知道自己中计了,很恼火,但也很无奈。“既然贤哥这么真诚,我就回去想想。策马回到军队,没有给李世民说话的机会。
晚上,杰利可汗证实李世民没有欺骗他,尉迟恭确实在迅速回援。杰利可汗对尉迟恭很担心。当他一路南下时,他只是在和他战斗时输了。据探子报道,尉迟恭当时只率领2000名先锋队击退了突厥5000名精锐部队。“难怪这个男孩用尉迟恭吓唬我。”
两天后,杰利可汗和李世民再次聚集在渭水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杀死了白马联盟,历史上被称为“渭水联盟”。虽然表面上是唐王妥协,但他继续做出贡献。但突厥士兵明白,新任命的唐王“不容易惹”。唐军士兵也更钦佩李世民。
[img]11808[/img]
虽然退敌成功,施以小恩小惠,但这不是长远之计。于是,李世民开始了三年的备战计划。公元630年,李世民派李靖攻打东突厥。
为什么是东突厥?
据史料记载,渭水联盟以来,突厥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赶上了自然灾害,冻死了数万突厥人赖以生存的牛羊马匹。之后,东突厥和西突厥又发生了分裂。同样,当政权动荡不稳定时,也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时刻。自然,李世民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唐代著名将领李靖不辱使命,活捉东突厥首领杰利可汗。李世民并没有杀死败军之将,而是恩威并重,以德服人。这一举动得到了突厥各部的肯定。同年,李世民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
杰利可汗和李建成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对手,李世民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杀李建成和不杀杰利可汗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从实际情况来看,两种方法都非常有效。
征讨高句丽
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高句丽没有屈服。即使在他死前,他仍然计划如何征服高句丽。历史学界的许多人认为,李世民与高句丽的战斗是他一生中的一大败笔。他涉嫌军国主义,犯了与杨迪皇帝相同的错误。
很多人不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杨迪皇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自李世民征服高句丽失败以来,他的儿子唐朝高宗李志也将消灭高句丽作为一项重要使命。此外,隋朝初期,隋文帝还对高句丽进行了讨伐,历史上出现了两朝四代对高句丽的大规模征伐。为什么要征服高句丽?
事实上,高句丽不同于突厥、吐谷浑、高昌、雁栖、薛延陀等国。虽然表面上是唐朝的大臣,但一直对唐朝有敌视的态度。当时的高句丽并不是外界和后人所想的那样,而是一个小国。公元6、7世纪的高句丽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小国,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有潜力与唐朝争夺东亚霸权。南北朝后期,隋朝和唐初,高句丽在不断扩大领土的同时,不断煽动隋唐邻国对隋唐挑起战争。长期以来,高句丽一直想主宰整个东亚之心。
[img]11809[/img]
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在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唐朝趁高句丽羽翼尚未丰满,大举讨伐,有未雨绸缪之意。公元641年,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发现高句丽收留了许多隋朝兵将。此时,李世民已经萌生了征求高句丽的想法。后来,高句丽内部发生了政变,一些大臣建议攻击高句丽。考虑到劳民伤财,李世民不同意。然而,高句丽在局势稳定后,却联合百济攻打新罗,新罗一直向大唐屈服。李世民派玄奘调解,但被高句丽拒绝。与群臣商量时,李世民说:“高句丽攻打新罗,表面上不给我面子,其实高句丽想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如果你成功了,你肯定会挑战我们。到时候,情况就更难控制了。在我的统治范围内,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力量。”
因此,尽管楚遂良等人的反对,李世民还是在公元645年亲自征服了高句丽。虽然这次讨论没有取得全面成功,但对高句丽的国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后来,李世民采取了下属的建议,不断骚扰高句丽,使其无法迅速恢复国力。这为唐高宗后来摧毁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与其他人相比,高句丽是唐朝最大的威胁。作为一个聪明的君主,李世民知道这一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李世民不惜御驾亲征。虽然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也没有动摇高句丽的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高句丽王朝的快速强大,也加速了高句丽王朝的衰落。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李世民没有采取血腥的屠杀和灭亡政策。他仍然重视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势力,为下一步彻底击败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在位做了什么?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