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之战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接下来,一起欣赏。
太平天国是清末农民起义创造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农民战争的高峰。事实上,太平天国在全盛时期也遭受了几次惨败。李秀成在自己的供述中写下了中国的十个错误,其中第四个错误是林少章不应该被送到湘潭。这时,林少章在湘潭被打败了。
[img]11736[/img]
1853年3月,距金田起义两年零两月,太平进入清朝第二大城市南京,被称为龙盘虎占,并将其改名为天京。1853年4月,林凤祥挥手北伐,主要战略目标之一是牵制清军南下,为太平军西征创造条件。1853年5月,东王杨秀清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正丞相赖汉英率领太平军主力4万余精锐西征,控制长江中上游,保障天京粮食供应。
6月初,军队占领了长江北岸重要战略城镇安庆。胡以晃坐在这里,赖汉英带着林绍璋、曾天养、石祥珍、魏军、林启荣等骁将继续逆江而上,连克彭泽、湖口于6月下旬抵达南昌城下。在南昌,军队不断击败罗泽南、李续宾湘军,包围城市。不幸的是,由于安庆分兵导致太平军分散,再加上江忠源及时赶到南昌增援,赖汉英长期无法进攻,便带领大军撤退。由于南昌攻击失败,杨秀清将赖汉英调回朝中写文件,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外出带兵作战。
[img]11737[/img]
虽然南昌无法征服,但太平军继续西进,一路由魏军、石祥珍率领,目标直接指向湖北武昌;一路由曾天养率领,回到安庆后跟随胡北进攻庐州。1854年1月,曾天养和胡以晃攻克庐州后,立即进入湖北,连接孝感、云梦、安陆、随州、钟祥、宜昌等地,进入湖南。此时,林绍璋在增援北伐失败后,从天京赶来增援西征战场,西征军声势磅礴。在湖南,西征军再次分兵,曾天养守卫岳州,石祥祯率领偏师进攻靖港,主力由林绍璋指挥,进攻方向为长沙西南湘潭。这一行动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南北攻击省会长沙,然后席卷湖南,将两湖地区全部纳入太平天国地图。
曾国藩听说西征军进攻湖南,率领湘军水陆两师17000人,战舰1000多艘,从衡阳移驻长沙,准备与太平军作战。1854年4月初,林绍璋率领2万多名精英突破宁乡湘军防线。塔齐布到达时,太平军已经从间道赶到湘潭,占领了这座城市。曾国藩没想到林绍璋动作这么快,于是急忙命令塔齐布率领1300多名湘军陆师前往湘潭拦截,随后江忠淑(江忠源弟)率领2600多名楚勇赶到这里。
[img]11738[/img]
相比兵力,太平军有2万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经历过百战的老兵,整体实力比刚成军的湘军强,只有4000左右。然而,林绍璋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没有主动攻击塔齐布,然后集中精力对付前来增援的江忠淑,一个接一个地打破了他。塔齐布、江忠淑合兵一处后,直接向仍在修建营地的太平军发动进攻。面对湘军的疯狂进攻,太平军自然坚决反击,但由于第一次来到这里,营地不稳定,太平军逐渐无法抗拒。
此时,曾国藩看到湘潭没有被攻击,于是派诸汝航带领湘军主力增援塔齐布,在湘江与太平军水营展开激战。湘军水手战舰按军事标准建造,水手也经过长期训练;太平军水营主要是民用船,水手是一些渔民、水手和挑选者。@ 太平军水营在水战中一败涂地,被打得无力反击,湘江的控制权落入湘军之手。
战局不利的时候,太平军新兵和老兵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互相抱怨对方在战斗中不配合,双方越打越狠。此时,林绍璋并不考虑如何处理新老兵之间的关系,而是决定留下一些部队留在湘潭,带领主力向湘江上游移动,以吸引湘军的注意力,从而解除湘潭之围。然而,林绍璋的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他领导的大部队很快被湘军水手追赶,然后是一场猛烈的战斗。林绍璋别无选择,只能放弃水营,让全军登陆,然后从陆路返回湘潭。然而,林绍璋还没有回湘潭,塔齐布和江忠淑已经夺走了这座城市。随后,湘军再次对林绍璋发动猛烈攻击,林绍璋连败,最后只带了四名亲兵灰溜溜地逃回靖港。
[img]11739[/img]
湘潭之战的影响远不止于“上胜负”二字,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战斗会对太平天国的失败产生重大影响呢?
@ 湘潭之战使湘军起死回生。当曾国藩从衡州训练成水陆大军,自信地想着出师平叛时,靖港之战给了他当头棒喝。羞愧的他几乎对自己的成就失去了信心,湘潭之战的胜利使被围困的曾国藩充满活力。从那以后,湘军就像一只出笼的猛虎,到处与太平军作战。如果太平军能在湘潭彻底击败湘军最后一支优势兵力,那么曾国藩的湘军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世界上,太平军也不需要和曾国藩战斗十年,最终输给曾国藩。
@ 湘潭之战的失败彻底打乱了太平军的战略计划。湘潭的失败使湖南的整个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国藩从长沙北上击败岳州太平军,回到武汉三镇,使太平军一年的成果化为泡沫。
第三,如果不是湘潭之战的失败,太平军可以完全控制两湖地区。长沙府、衡州府、宝庆府等都将归太平军所有,同时控制两湖地区,可与两广西南部的其他农民军会晤。这样,太平军的声势将更加强大,各种反清势力也可以连接起来,以免被清军击败。然而,湘潭之战的失败使得这些都无法实现。此后,太平军再也无法控制湖南,几乎与其他南方义军断绝了联系。
@ 湘潭之战的失败也使太平军失去了重要的物资基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自清朝以来,湖广熟天下足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湖广地区农业发达,粮食供应几乎全国各地。如果太平军能够有效地控制两湖地区,那么他的粮食来源就会得到充分的保障。此外,湘潭本身在清朝是一个发达的地方。其便利的水运使四面八方的货物汇集在这里,分销世界。未能占领湘潭也使太平军失去了财富宝地。
[img]11740[/img]
湘潭之战可能是太平军意想不到的失误,其影响力也不是当时人们所能想到的。太平天国也许没有把新生的湘军放在眼里,认为和清军的绿营、八旗一样不堪一击。但从后来人的角度来看,湘潭之战确实是天平天国失败的重要转折点。湘军元老郭嵩韬说:“湘潭一战,是湖南安危的一大转机。另一位湘军元老李元度也认为,“从湘潭开始,大局转关。”
湘潭之战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