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洲之战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襄阳城1273年的衰落,南宋已是最后一次战斗。这时宋军又摆出了铁索连船的伎俩,前有曹操,后有张世杰、陈友谅。纵观历史,这种作战方式多次出现。即使没有《三国演义》,读诗读书的高官也一定听说过赤壁之战。那为什么这样的战术会多次出现呢?丁家洲之战的考虑是什么?同时,蒙古也给了我们破铁索连船的新思路。
[img]11286[/img]
伯颜率领的军队在丁家洲之战中号称10万。事实上,除了一些民夫、水手等,作战部队只有5万人。蒙古骑兵、阿速骑兵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突厥、党项等骑兵。而且女真和汉军是步兵和水兵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南宋相比,这些军队的战斗力稍强。北方常年战争使这些北方军队有了更多的战争经验。与南宋军队相比,尽管装备差别不大,但一些新征兵将影响宋军的战斗力。除了战士,蒙古还有他们的致命武器,回炮。《元史》记载:“置炮在城东南角,重150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入地七尺。可见回炮威力巨大。回射炮是一种大型投石机,可发射重150多公斤的巨石,射程390米。可以说是蒙古军队攻城拔寨的神兵利器。
[img]11287[/img]
相比之下,贾似道守卫着下游的丁家洲。贾似道也守卫着下游。这一次,贾似道没有周瑜的运气。相反,贾似道做了一个曹操。由于多次割让土地和缴纳岁币,贾似道不得不硬着头皮战斗。在汉军将军的帮助下,蒙古水军已经开始发挥战斗力。为了应对蒙古水军,宋军用铁链将大型战舰连接起来,船在周围游泳。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以前的疑虑。配方相同,味道相同。宋军为何被认为是一种失败的战术,仍然需要使用。事实上,我们不需要从失败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就在南宋之前,金国的铁浮屠就是连环马。在遇见岳飞之前,铁浮屠是无敌的。在此之前,十六国的慕容恪也热衷于连环马战术。在古代通信及其不发达的情况下,将战斗武器与铁索连接起来,保持阵型是相当有用的,一旦阵型被破坏,基本上就意味着战斗的失败。之后,张世杰连环船也是为了保持阵型的稳定。在西方的斯吕伊海战中,法军仍然使用这种战术。在丁家洲之战中,贾似道的初衷是考虑到蒙古水军战斗力的提高。若能在较稳定的平台上射击,宋军擅长远程武器,近战较弱。
然而,尽管宋军阻止了蒙古军试图烧毁战舰的策略,但战舰的不便仍然是严重的伤害。面对强大的进攻,宋军的大量船只被击沉。水军的失败代表了宋军的失败。南宋最后一次抵抗宣布失败。
铁索连船的计策好吗?为什么贾似道在丁家洲之战中这样做?